注意:以下圖書只作自學研究自途

中醫學

医方论


书名:医方论
作者:费伯雄
朝代:清
年份:公元1865年



<目录>



属性:欲救人而学医则可,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。我若有疾,望医之救我者何如?我之父母妻
子有疾,望医之相救者何如?易地以观,则利心自澹矣!利心澹则良心现,良心现斯畏心生。
平时读书必且研以小心也,临症施治不敢掉以轻心也。夫而后以局外之身引而进之局内,而
痛痒相关矣!故医虽小道而所系甚重,略一举手人之生死因之,可不儆惧乎哉!
近年以来,叠遭兵火,老成多半凋残,学医者纷纷日起,吾恐其无有师承而果于自用也。
故于拙刻《医醇剩义》中先标一“醇”字,此非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之谓。若仅如是,浅陋
而已矣,庸劣而已矣,何足以言“醇”乎!吾之所谓"醇"者,在义理之的当,而不在药味
之新奇。如仲景三承气汤颇为峻猛,而能救人于存亡危急之时,其峻也正其醇也,此吾之所
谓“醇”也。夫学难躐等而法有正宗,初学人此法,成就者亦此法,先后共此一途。行远自
迩,不惑于他歧,如是而已矣。第书籍散失,学人难于博观而约取之。乡曲之士,每以《医
方集解》一书奉为枕秘,甫经临症辄检用之。殊不知,集中可用之方固多,而不可用者亦不
少,漫无别择,草菅人命矣!兹于所集各方之后,逐加评论,盖欲为初学定范围,非敢为高
明下针砭也,且欲学人澹其谋利之欲,发其救人之心,犹前志云。
\x同治四年十月武进费伯雄晋卿甫题于古延陵之寓斋\x



<目录>

发凡

属性:一、是编专为初学而设,但取《医方集解》所选之方,逐一评论,其余概不旁及。
一、是编但载一方一论,与原书对看自明,其主治与注释,一概不录,以归简便。
一、学医而不读《灵》、《素》,则不明经络,无以知致病之由;不读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
,则无以知立方之法而无从施治;不读金、元四大家,则无以通补泻温凉之用,而不知变化
。《集解》所选之方,原以仲景及四家为宗。其余所收者,不过张、王、许、钱、严、陶数
人而已,本未尝博采群书也。然于此而得其醇,化其偏,触类引伸,亦可以无大过。有志之
士,欲求更上一层,则自有由博返约之法在。
一、雄以驽骀下质,何敢以管窥之见妄议古人。然欲为初学折衷一是,则僭妄之罪所不
敢辞!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六味地黄丸

属性:地黄(砂仁酒拌、九蒸九晒)八两 山茱肉(酒润)山药四两 茯苓(乳拌) 丹皮 泽
泻三两
蜜丸。
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,实三阴并治之剂。有熟地之腻补肾水,即有泽泻之宣泄肾浊以济
之;有萸肉之温涩肝经,即有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;有山药收摄脾经,即有茯苓之淡渗脾
湿以和之。药止六味,而大开大合,三阴并治,洵补方之正鹄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附桂八味丸

属性:熟地八两 山茱肉四两 山药四两 茯苓三两 丹皮三两 泽泻三两 附子一两 肉桂
一两
蜜丸。
附桂八味为治命肾虚寒之正药,亦导龙归海之妙法。然虚阳上浮,火无所附者,必于脉
象细参,或脉洪大,而重按甚弱;或寸关洪大,而两尺独虚细者宜之。否则抱薪救火,必成
燎原之势矣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知柏八味丸

属性:大熟地八两 山茱肉四两 山药四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三两 知母二两
黄柏二两
蜜丸。
知柏八味虽云壮水制火,究竟苦寒太过,徒伤胃气,水亦无以滋生,不如用介类潜阳生
精益髓之法为妥。或肾有邪火,强阳不萎等症,可以暂用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七宝美髯丹

属性:何首乌赤白各一斤(去皮、切片、黑豆拌、九蒸九晒)白茯苓(乳拌)半斤 牛膝(酒
浸、同首乌第七次蒸至第九次) 当归(酒洗) 枸杞(酒蒸) 菟丝子(酒浸蒸)各半斤 破
故纸(黑芝麻同拌炒)四两
蜜丸。
此温补命肾、兼摄纳下元之剂。地黄补肾中之阴,首乌补肾中之阳,各为君药,不可合
并,用各有当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还少丹

属性:熟地二两 山药一两五钱 牛膝(酒浸)一两五钱 枸杞(酒浸)两半 山茱肉 茯苓
(乳拌)杜仲(姜汁炒) 远志(去心) 楮实(酒蒸) 五味子(炒) 小茴香(炒) 巴
戟天(酒浸) 肉苁蓉(酒浸)各一两 石菖蒲五钱
加枣肉,蜜丸。
此方以温补脾肾为主,参以润肺金而通山泽,用意极佳。微嫌远志、菖蒲二味开透太过,
与羸乏盗汗等症不宜,不如酌用丹参、柏仁之类为妥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黑地黄丸

属性:苍术(酒浸) 熟地黄一斤 五味子半斤 干姜(春冬一两,秋七钱,夏五钱)
枣肉蜜丸。
此方去脾湿,润肾燥,极为老洁,然湿胜者为宜,血虚者,尚宜酌量加减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虎潜丸

属性:黄柏(盐酒炒)半斤 知母(盐酒炒)三两 熟地黄三两 虎胫骨(酥炙)一两 龟板
(酥炙)四两 锁阳(酒润) 当归(酒洗)一两五钱 牛膝(酒蒸) 白芍(酒炒) 陈
皮(盐水润)二两
羯羊肉酒煮烂捣丸,冬加干姜一两。
虎潜丸,息肝肾之虚风。风从虎,虎潜则风息也。惟知柏苦寒,用以泄肾经之邪火则可;
若谓补肾滋阴,则予不以为是,不如用枸、菟等类为佳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天真丸

属性:精羊肉七斤(去筋膜脂皮,批开,入下药末) 肉苁蓉 山药各十两 当归(酒洗)十
二两天冬一斤
为末,安羊肉内缚定,用无灰酒四瓶,煮,令酒干,入水二斗,煮烂再入后药。
黄 五两 人参三两 白术二两为末,糯米饮作饼,焙干和丸,温酒下。
此用血肉有情之品,以形补形。喜其不用地黄之滋腻,平调营卫,而不碍脾胃,故极为
妥善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三才封髓丹

属性:天门冬 熟地黄各二两 人参一两 黄柏(酒炒)三两 砂仁一两五钱 甘草(炙)七
钱五分
面糊丸,用苁蓉五钱切片,酒一大盏,浸一宿,煎汤送下。
此方治龙雷之火不安,梦遗走泄则可,若肾气久虚,精宫不固者,岂得再用苦寒!断宜
补肾纳气之法为是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大造丸

属性:紫河车一具 败龟板二两(童便浸三日,酥炙黄) 黄柏(盐酒炒) 杜仲(酥炙)各
一两五钱 牛膝(酒浸) 天冬(去心) 麦冬(去心) 人参各一两 地黄二两(茯苓、
砂仁六钱同煮,去之)
夏加五味子五钱,酒煮,米糊丸;女人去龟板,加当归二两,乳煮,糊丸。
方中用茯苓、砂仁二味,制地黄最佳。但恐黄柏苦寒,伤损脾胃,渐致食少、溏泄,则
金气更伤,此不可以不虑也,不如减去为佳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补天丸

属性:紫河车一具 黄柏(酒炒) 龟板(酥炙)三两 南杜仲(姜汁炒) 牛膝(酒浸)一
两陈皮一两
冬加干姜五钱,夏加炒五味子一两,酒糊为丸。
河车为生人造命之原,用之以补先天,并非假后天以济先天也。加减之法颇佳。但黄柏
宜除去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人参固本丸

属性:人参二两 天冬(炒) 麦冬(炒) 生地 熟地四两
蜜丸。
此方治火旺克金者为宜,若脾胃虚弱,宜参用培土生金之法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参乳丸

属性:人参末 人乳粉
等分蜜丸。
平补气血,一壮水之源,一益气之主。后人两仪膏,从此化出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天王补心丹

属性:生地四两(酒洗) 人参 玄参(炒) 丹参(炒) 茯苓(一用茯神) 桔梗 远志
(炒)各五钱 酸枣仁(炒) 柏子仁(炒,研去油) 天冬(炒) 麦冬(炒) 当归(酒
洗) 五味子(炒)各一两
蜜丸,弹子大,朱砂为衣。一方有石菖蒲四钱,无五味子;一方有甘草。此方原为心血
不足,怔忡健忘等症而设,故收敛之药不嫌太重,有桔梗载药上浮,远志开通心气,二味已
足。减去石菖蒲者为是,否则开泄太猛,非虚人所宜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孔圣枕中丹

属性:败龟板(酥炙) 龙骨(研末入鸡腹煮一宿) 远志 九节菖蒲
各等分为末,每服酒调一钱。
体壮、气浊、痰多者可服。若体气不甚强者,加当归、芍、丹参、柏仁等,方可久服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大补阴丸

属性:黄柏(盐酒炒) 知母(盐水炒)四两 熟地(酒蒸) 败龟板(酥炙)六两
猪脊髓和蜜丸。
此治阴火炽盛,以致厥逆者则可,至内伤虚热,则断不可用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滋肾丸(又名通关丸)

属性:黄柏(酒炒)二两 知母(酒炒)一两 肉桂一钱
蜜丸。
坎之为象,一阳居二阴之中,故真阳奠安而不妄动。肾水大亏,不能制火,飞龙上亢,
故喘急而小便秘。此方用知、柏以象二阴,用肉桂以象一阳,仍取坎卦之义,以通生化之原。
意义极精,非寻常导龙归海法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斑龙丸

属性:鹿角胶 鹿角霜 菟丝子 柏子仁 熟地黄
等分为末,酒化胶为丸。一方加补骨脂,一方加鹿茸、肉苁蓉、阳起石、附子、黄 、
当归、枣仁、辰砂。
鹿角、菟丝,阴中之阳也,地黄阴中之阴也,用以补肾,不偏不倚。若加入阳起石、辰
砂等燥烈之品,则劫阴耗气,全失立方之旨矣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龟鹿二仙膏

属性:鹿角十斤 龟板五斤 枸杞二斤 人参一斤
先将鹿角龟板锯截、刮净、水浸、桑火熬炼成胶;再将人参、枸杞熬膏和入,每晨酒服
三钱。
峻补气血,不寒不燥,又能益髓固精,诚补方中最妙者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补火丸

属性:石硫黄一斤 猪大肠二尺
将硫黄为末实猪肠中,煮烂三时,取出去皮,蒸饼为丸如梧子大。每服十丸。
硫黄一味,道家尊之为金液,盖以硫黄为火之精,其性纯阳。《丹经》云∶阴气一分不
尽不仙,故学仙者欲绝阴以归纯阳,必炼绝阴丹服之,以破除阴气。此道家烧炼之方,非寻
常可用之药。尝见士大夫功成名就,妄想长生,烧炼硫黄、辰砂等物,按时服食。乃服之日
久,无不腹胀面青,肠胃崩裂而死,可不戒哉!若寒疫阴厥,猝急之时,当病投之,功效大
而且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唐郑相国方

属性:破故纸十两(酒蒸为末) 胡桃肉二十两(去皮烂研)
蜜调如饴,每晨酒服一大匙。不能饮者热水调。忌芸苔、羊肉。
本方加杜仲一斤,生姜炒蒜四两,名青娥丸。本方加杜仲、胡芦巴、小茴香、萆 ,名
喝起丸。
喘与咳,由于痰随气升;腰脚痛,由于气不纳肾。方中二味温肾纳气,则喘咳自平,腰
脚自强矣。青娥、喝起二方亦俱有意义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二至丸

属性:冬青子(即女贞实。冬至日采,不拘多少,阴干,蜜酒拌蒸,过一宿,粗皮擦去,晒干
为末) 旱莲草(夏至日采,不拘多少,捣汁熬膏,和前药为丸)
临卧酒服。一方加桑椹子为丸,或熬膏和入。
二至丸,取意甚佳,尚嫌力量浅薄,加入天冬、地黄、人参,以三才合二至始为得力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扶桑丸

属性:嫩桑叶(去蒂、洗净、晒干)一斤(为末) 巨胜子(即黑脂麻,淘净)四两
将脂麻擂碎熬汁,和蜜炼至滴水成珠,入桑叶末为丸。
此即世所谓桑麻丸也。去风明目,乌髭黑发,颇为有功,至称驻颜益寿,则誉之太过,
殊为失实矣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参苓白术散

属性:人参 白术(土炒) 茯苓 甘草(炒) 山药各二斤 陈皮 扁豆(炒)一斤半 薏
仁(炒)一斤 砂仁一斤 桔梗一斤 莲肉(炒,去心)一斤
为末。每三钱,枣汤或米饮调服。
此健脾和胃之正药也。惟扁豆性劣,宜减去,尝见疟愈之后服扁豆者,无不复发,此可
知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妙香散

属性:山药(姜汁炒)二两 人参 黄 远志(炒) 茯神 茯苓一两 桔梗三钱 甘草
二钱 木香二钱五分 麝香一钱 辰砂二钱(另研)
为末,每服二钱。酒下。
此方颇有作意,但参 之固,终不敌麝香之开,诚恐耗散心气,神不能藏,君火不安,
相火亦动。以之开解惊悸郁结则有余,以治梦遗失精则不足。不如减去,加沉香、琥珀等为
佳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玉屏风散

属性:黄 (炙) 防风一两 白术(炒)二两
为末,每服三钱。
此固表去风药,用以实表则可,若云加减即可代桂枝、麻黄等汤,则表实而邪无出路,
断断不可。此等议论,误人不浅,必不可从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四君子汤

属性:人参 白术(土炒)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
姜三片、枣二枚煎。本方加陈皮名异功散,再加半夏名橘半六君子汤,本方加木香、藿
香、干葛名七味白术散,本方除人参加白芍名三白汤,本方合四物名八珍汤,又加黄 、肉
桂名十全大补汤。
四君子汤中正和平,为补方中之金科玉律。至加减有法者,如异功散之理气,橘半六君
之去痰,香砂六君之温胃,加竹沥、姜汁之治半身不遂,七味白术散之去热治泻,均极妥善。
三白汤治内伤尚可,若谓治外感亦为奇方,则吾不信也。至于合四物为八珍,增黄 、肉桂
为十全大补,用各有当,皆不可磨灭之良方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升阳益胃汤

属性:黄 二两 人参 甘草(炙) 半夏一两(脉涩者用) 白芍(炒) 羌活 独活 防
风五钱 陈皮四钱 白术(土炒) 茯苓 泽泻 柴胡三钱 黄连二钱
姜、枣煎。
东垣论饥饱劳役,阳陷入阴,面黄气弱,发热者,当升举阳气,以甘温治之。此真卓识
确论,为治阳虚发热者开一大法门。惟方中辄用升、柴,恐上实下虚者更加喘满。在东垣必
能明辨,当病而投。后人若执定此法,一概施之,则误人不浅矣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

属性:黄 苍术(泔浸,炒) 甘草(炙) 羌活一两 升麻八钱 柴胡一两五钱 黄连(酒
炒)五钱 黄芩(炒) 人参七钱 石膏少许
每服三钱或五钱。
《东垣十书》,予最为服膺,以其重脾胃为正法眼藏也。如此方中升、柴、黄连、黄芩、
石膏等,皆非可轻投,后人但师其意,不泥其方可耳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补肺汤

属性:人参 黄 (蜜炙) 五味子(炒) 紫菀一钱 桑白皮(蜜炙) 熟地二钱
入蜜少许和服。
此方但为肺气久虚以致咳嗽而设,其他咳嗽之症,不一而足,不可混施。方中有补有泻,
用意亦佳,但桑皮、紫菀之薄弱,岂能敌参、 、熟地之滞腻,独不虑助痰为病乎?至谓熟
地壮水,免得子盗母气则可;谓为“化痰之妙品”,则佐使正未合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百合固金汤

属性:生地黄一钱 熟地黄三钱 麦冬一钱五分 百合 当归 贝母 芍药(炒) 生甘草一
钱玄参 桔梗八分
此方金水相生,又兼养血。治肺伤咽痛失血者最宜。李士材谓∶“清金之后,急宜顾母”,
识解尤卓。予谓∶咽痛一定,急当培土生金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紫菀汤

属性:紫菀(洗净,炒) 阿胶(蛤粉炒) 知母 贝母二钱 桔梗 人参 茯苓 甘草五
分五味子十二粒
此方治气极、久咳、失血极佳。若肺痈,盒饭去五味子,以肺气壅塞成痈,不宜收敛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秦艽扶羸汤

属性:柴胡二钱 秦艽 人参 当归 鳖甲(炙) 地骨皮钱半 紫菀 半夏 甘草(炙)一

姜、枣煎。
所载见症乃阴阳两虚、碎金不鸣之候,并无表症,且体虚自汗,元气更伤。柴胡、秦艽、
半夏、生姜乃辛散之品,重伤其阴,吾恐危亡随之矣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黄鳖甲散

属性:黄 (蜜炙) 鳖甲(炙) 天冬五钱 秦艽 柴胡 地骨皮三钱 桑白皮 紫菀 半
夏二钱五分 茯苓三钱 芍药 生地黄 知母 甘草(炙)三钱五分 人参 桔梗 肉桂一
钱五分
姜煎。
此方过于繁杂不足法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秦艽鳖甲散

属性:鳖甲(炙)一两 秦艽 知母 当归 柴胡 地骨皮一两 乌梅一个 青蒿五叶
风为天之气,中人最速,郁而为热,固当清散,但深入骨里者,千万中无一二,盖骨蒸
乃阴虚,非外风在骨也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益气聪明汤

属性:黄 人参五钱 葛根 蔓荆子三钱 白芍 黄柏二钱(如有热烦乱,春月渐加,交夏
倍之。如脾虚去之,热淋少用) 升麻钱半 炙甘草一钱
临卧服。
此方重脾胃而兼治肝肾,立意最精,但升麻似乎过重,酌减其半亦可以升清开窍矣。



<目录>卷一\补养之剂

羊肉汤

属性:当归 白芍 牡蛎( )一两 龙骨( )五钱 生姜二两 附子(炮)二两 桂枝七
钱五分
每服一两,羊肉四两,加葱白煮服。
此方敛阴生阳,补虚固脱,色色周到,洵为佳制。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麻黄汤

属性:麻黄(去节)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枚(去皮尖) 甘草一两(炙用)
先煮麻黄数沸,去沫,内诸药煎。热服。覆取微汗,中病即止,不必尽剂。
仲景立方之祖,医中之圣也。所着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诸书,言言典要,为后人度尽金针。
即如伤寒太阳一症,头绪最繁,有风伤卫者,有寒伤营者,有风寒两伤营卫者。不得其解,
无所措手。今观其用桂枝汤治风伤卫,用麻黄汤治寒伤营,大青龙汤治风寒两伤营卫。劈分
三项,开三大法门,后人察脉辨症,谨守成规,庶不至于偾事。但仲景本为随受随发,冬月
之正伤寒而设,非可以此法混施于春温、温疫等症。后人不明此理,一概混投,误人实多。
于是辨论者纷纷而起,遂将温症寒症纠缠不已。愈辨愈明者固多,愈辨愈晦者亦不少。予则
以为春温归春温,温疫归温疫,伤寒归伤寒,各分门类划然了然,不必互相引证,反使人多
所惶惑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桂枝汤

属性:桂枝 芍药 生姜三两 甘草三两(炙) 大枣十二枚。
此治风伤卫,解表之轻剂也,加减之法最多。细看注中之方,凡仲景所加减者,无不丝
丝入扣,至后人之法,亦尽有可用,但须细心参酌,因症而施,始为得之。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大青龙汤

属性:麻黄六两 桂枝 甘草二两(炙) 杏仁四十枚(去皮尖) 石膏一块(如鸡子大) 生
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
此为风寒两伤营卫而设,即麻黄汤加石膏、姜、枣也。麻黄汤中本用桂枝,可见仲景治
寒未尝不兼治风,则风寒两伤营卫者用麻黄汤亦足矣,而必加石膏等三味者盖因风寒两伤营
卫,非但伤风伤寒之可比,郁热必倍加。故用石膏体重味轻,以泻郁热;姜、枣甘温,以反
佐之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小青龙汤

属性:麻黄(去节) 桂枝 芍药(酒炒) 细辛 甘草(炙)干姜三两 半夏 五味子半

此方全为外有风、内蓄水而设。所以不用石膏者,因水停胃中,不得复用石膏以益胃之
寒。故一变而为辛散,外去风而内行水,亦名曰青龙者,亦取发汗,天气下为雨之义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葛根汤

属性:葛根四两 麻黄 生姜三两 桂枝 芍药 甘草二两(炙) 大枣十二枚
太阳症无汗宜用麻黄汤矣,乃变其法,于桂枝汤中加葛根、麻黄二味,此中奥义全在“
恶风”二字。但恶风而不恶寒,则不在寒伤营之例,乃太阳表症未解,将入阳明之象。故用
麻黄以发汗,桂枝以去风,参用葛根,以阻其入阳明之路。若抛荒本经之病,而预用引经之
药,便为开门揖盗,仲景断不为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麻黄附子细辛汤

属性:麻黄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(炮)
此症机窍,全在“反发热,脉沉”五字。盖太阳之邪,初传少阴,故脉症如此。方中用
细辛、附子温肾,以捍卫本经,格外来之邪不使深入;用麻黄以散太阳之邪,使之仍从原路
而出。只此三味,而治法之妙如此,非仲景其孰能之?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升麻葛根汤

属性:升麻三钱 葛根 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(炙)
加姜煎。
此方用升麻、葛根以升散阳明。又恐升提太过,致人喘满,故用芍药、甘草,酸收甘缓
以佐之。究竟互相牵制,不如独用葛根为君,加牛蒡、连翘、桔梗、薄荷等。斑疹、时疫,
则加马勃、青黛等,未为不可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柴葛解肌汤

属性:柴胡 葛根各三钱 羌活一钱 白芷一钱 黄芩三钱 芍药 桔梗 甘草各一钱
加姜三片,枣二枚,石膏一钱,煎服。
此证无胁痛、耳聋之象,与少阳无涉,乃首用柴胡,开门揖盗,一忌也;大青龙汤用石
膏,全为烦躁而设,辄用石膏以伤胃气,二忌也。此方断不可用。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柴胡升麻汤

属性:柴胡 前胡 黄芩六钱 升麻五钱 桑皮四钱 葛根四钱 荆芥七钱 赤芍 石膏一两
加姜三片,豉二十粒,煎。
升麻之为物,用以治天行疠疫,化毒消斑则可;寻常阳明症中,不可轻用。且用石膏为
君,意在清肺胃耳,独不虑寒胃太过,其更改不可问乎!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九味羌活汤

属性:羌活 防风 苍术一钱五分 细辛五分 川芎 白芷 生地 黄芩 甘草一钱
加生姜、葱白煎。
此方用以代麻桂等汤,实为稳妥。但地黄滋腻太过,不如仍用桂枝汤中之芍药,敛阴而
不滋腻也。至其辛散燥烈,阴虚气弱者忌用,则固自言之矣!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十神汤

属性:麻黄四两 葛根十四两 升麻 川芎 白芷 紫苏 甘草 陈皮 香附 赤芍各四两
每服三钱,加姜五片,葱三茎煎。
时邪瘟疫,天行之疠气也。故此方于升散中多用芳香辟秽之品,辛烈善走,虽有芍药、
甘草,不能制之。不可作阳经外感之通剂用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神术散

属性:苍术(制) 防风二两 甘草(炙)一两
加姜、葱煎。本方除苍术,加白术二两,不用葱,名白术汤。
神术、白术二方,乃治寒伤脾胃,湿淫于里之妙法。夹有外感受寒无汗者加葱白,受风
有汗者去葱白。动有法度,正不必谓其可代麻黄、桂枝二法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太无神术散

属性:苍术(泔浸) 浓朴(姜汁炒)各一钱 陈皮二钱 甘草(炙) 藿香 石菖蒲各一钱
五分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葱豉汤

属性:葱白一握 豉一升
解表通阳最为妥善。勿以其轻淡而忽之。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人参败毒散

属性:人参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桔梗 茯苓一两 甘草五钱
每服一两,加姜三片,薄荷少许煎。
此不过寻常固本治标法耳,用之于虚人感冒则可,若表里俱实,则不增剧为幸,尚望病
之轻减乎?伤寒用人参,仲景本有成法,并非以人参助元气,为驱邪之主也。岚瘴则湿毒为
多,亦非感冒可比。至疫疠之气,中人更烈,阳毒则有发热、烦躁、斑疹等症,阴毒则有面
青、腹痛、下利等症。若用此方治阳毒,既无清火解邪之功,以之治阴毒,又无回阳急救之
力,均未见其可。予于喻西江先生最为服膺,岂敢轻议。但谓表药中有用人参之法则可,若
谓表药中用人参更为得力,则不敢阿私所好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川芎茶调散

属性:薄荷八钱 川芎 荆芥四钱 羌活 白芷 甘草(炙)一钱 防风钱五分 细辛一钱
每三钱,食后茶调服。
轻扬解表,三阳并治,兼用细辛,并能散寒。惟虚人宜去此一味,盖细辛善走,诚恐重
门洞开,反引三阳之邪内犯少阴,此不可以不虑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再造散

属性:人参 黄 桂枝 甘草 附子(炮) 细辛 羌活 防风 川芎 煨姜 枣
此方但可施于常时之不能作汗者。若在冬月,而脉见浮紧,便是太阳之寒伤营,此方断
不可用。注中又引东垣、丹溪治虚人感冒,多用补中益气加表药,予不以为然。盖亲见喜用
升柴者杀人无数,故不得不加意慎重。非偏执己见,不喜升柴,实不敢泥纸上之成方,误目
前之人命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大羌活汤

属性:羌活 独活 防风 细辛 防己 黄芩 黄连 苍术 白术 甘草(炙)三钱 生地黄
知母 川芎一两
每服五钱,热饮。
两感伤寒,一日太阳、少阴,二日阳明、太阴,三日少阳、厥阴,古方俱有加减治法,
但予意更有进者。若至二日,而前症未解,则是四经合病;三日而前症未解,则是六经俱病
矣。四经合病者,既未有成方;而六经俱病者,更难于措手。仲景以后,岂复有补天浴日手
段?大羌活汤,漫无分别,亦不过尽人事而已!



<目录>卷一\发表之剂

桂枝羌活汤

属性:桂枝 羌活 防风 甘草等分 每服五钱
疟发在处暑前,宜从时疟治。且《内经》只分邪在肌表,在卫、在营,初无六经之说,
更不



<目录>卷一\涌吐之剂

瓜蒂散

属性:甜瓜蒂(炒黄) 赤小豆
共为末,热水或酸齑水调下。
“高者因而越之”,经有明训,即吐法也。后人视为畏途,久置不讲,殊不知痰涎在胸
膈之间,消之匪易,因其火气上冲之势,加以吐法,使倾筐倒箧而出之,则用力少而成功多,
瓜蒂散之类是也。且吐必有汗,故并可治风治黄。惟注中“食填太阴,欲吐不出”二语,须
与申明∶盖饮食必先入胃,食填太阴者,非既出胃而入脾也,乃胃气窒塞,使脾气不通耳。
又必新入之食,尚为完谷,故可用吐,若经宿之后,将为燥粪滞于胃中,便宜攻下,岂可尚
用吐法乎!



<目录>卷一\涌吐之剂

参芦散

属性:人参芦(研为末)
水调下一、二钱。或加竹沥和服。
化痰清火,颇为平稳,但用以涌吐,恐力尚不逮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涌吐之剂

栀子豉汤

属性:栀子十四枚 淡豉四合
服令微吐。
注中治伤寒汗吐下后,虚烦不眠,懊 身热等症。“汗吐下后”一语,宜善体会,盖言
或汗后,肌表虽解而里热未除;或吐后,痰气虽平,而阳邪未去;或下后,里滞虽退而表邪
未清。乃指一节而言,并非谓三法并用之后也。今人死煞句下,往往误认三法并施,虽有壮
夫,岂能堪此?且三法并用之后,岂尚有余邪未清者乎?不参活句,谬以千里矣!仲景用栀
子,令上焦之热邪委宛而下;用豆豉以开解肌理。真超凡入圣之方,其各种加减之法,亦俱
有精义,不得草草读过。



<目录>卷一\涌吐之剂

稀涎散

属性:皂角四挺(去皮弦炙) 白矾一两
共为末,温水调下五分,或加藜芦。
治上焦用涌吐之法,此义本之《内经》,而方则出于仲景。古人体气壮实,不妨用之,
后世机心日开,嗜欲日甚,元气大伤,禀受甚薄,一经涌吐,汗而且喘,百变丛生。后人不
敢轻用,盖亦慎重之道。即如稀涎散,性最猛烈,用以救猝急痰症,方足以斩关夺门,然尚
有醒后缓投药饵,痰不可尽攻之戒!可知虚人及寻常之症不可轻用吐法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涌吐之剂

干霍乱吐方

属性:烧盐 热童便
三饮而三吐之。
痧症至元而始着。元以前,但有霍乱之名,无所谓“痧症”也。欲吐不得,欲泻不得,
阴阳颠倒,气闭血凝,症极危险,故不可进药饵谷食。烧盐、童便以吐之是也。然必须外用
针刺人中、少商、委中、舌尖等处,再用手揉其穴,令血能多出,则毛窍方开,而气始得渐
达。



<目录>卷一\攻里之剂

大承气汤

属性:大黄四两(酒洗) 芒硝三合 枳实五枚 浓朴半斤
先煎朴、实,将熟内大黄,煮二、三沸,倾碗内和芒硝服。
攻下之法,原因实症俱备,危在旦夕,失此不下,不可复救。故用斩关夺门之法,定难
于俄顷之间,仲景所以有急下存阴之训也。乃后人不明此义,有谓于攻下药中,兼行生津润
导之法,则存阴之力更强,殊不知一用生津滋润之药,则互相牵制,而荡涤之力轻矣!此譬
如寇盗当前,恣其焚掠,所过为墟,一旦聚而歼之,然后人得安居,而元气可以渐复。是去
实可以保阴,乃相因之理,方得“存”字真解。并非谓攻实即是补阴,并可于攻下中寓养阴
法也。仲景制大承气汤,用枳实开上焦,用浓朴通中焦,芒硝理下焦,而以大黄之善走者统
率之,以荡涤三焦之坚实,正聚寇尽歼之大法。而又恐药力太猛,非可轻投,故又有欲用大
承气,先与小承气之训。夫以仲景之神灵,岂尚待于先试,实恐后人审症未确,借口成法,
孟浪轻投,不得不谆谆告诫,此实慎重民命之婆心也。至于三阴多可下之症,三阳惟正阳明
可下,少阳必不可下,而阳明中夹有太阳、少阳症者,亦断不可下。惟太阳症脉紧、恶寒、
无汗、腹痛者,乃阴气凝结营分,亦可用温、用下。细看方书,宜下忌下之条,慎重斟酌,
始为得之。



<目录>卷一\攻里之剂

小承气汤

属性:大黄四两 浓朴二两 枳实三枚(麸炒)
此治邪在中、上两焦之正法也。注中但有谵语潮热、喘满等症,而无腹胀坚满之象,故
减去芒硝,不使伐无病之地以劫阴。略一加减,必有精义,规矩方圆之至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攻里之剂

调胃承气汤

属性:大黄(酒浸) 芒硝一两 甘草(炙)五钱
少少温服。
此治邪在中下焦之正法也。注中“恶热口渴、腹满,中焦燥实”数语,最宜着眼。可见
病在脾胃,全与上焦无涉,若杂入枳、朴以犯上焦,则下焦之浊气必随感而上,反致喘逆者
有之矣!去枳、朴,加甘草,使之专入脾胃,而又缓芒、黄善走之烈,谨慎周详,毫发无憾。



<目录>卷一\攻里之剂

大陷胸汤

属性:大黄二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(为末)
先煮大黄去滓,内芒硝,煮一、二沸,内甘遂末,温服。
伤寒下之早,则反为结胸。盖缘邪尚未入阳明,若先下之,则邪未去而徒伤胃气,邪反
得乘虚入胃,而为结胸。或热胜、寒胜、痰胜、湿胜,诸泻心汤参酌用之,最为妥善。此症
仲景用泻心、承气诸法,而用大陷胸汤者,因三焦俱实,而又有水气,故不得不改用此方。


至前后两条,有云∶“或重汗而复下之,不大便,五六日,舌上燥渴”,此则津液大伤,近
于阳结。又云∶“或无大热,但头微汗出,脉沉”,为水结胸,则近于阴结。此二条,似不
堪此峻剂矣!丹溪亦微有不满之意,后人自当以慎重为宜。



<目录>卷一\攻里之剂

小陷胸汤

属性: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栝蒌一枚
小陷胸汤非但治小结胸,并可通治夹滞时邪,不重不轻,最为适用。



<目录>卷一\攻里之剂

大陷胸丸

属性:大黄八两 芒硝 葶苈(炒) 杏仁(去皮尖)各半升
合研取如弹丸一枚,别捣甘遂末一钱,白蜜二合,煮服。
变汤为丸,加葶苈、杏仁以泄肺气,是专为上焦喘满而设。



<目录>卷一\攻里之剂

十枣汤

属性:芫花(炒) 甘遂 大戟等分 大枣十枚
先煮枣去滓,内前药末,或枣肉为丸。
十枣汤乃逐水之峻剂,非大实者不可轻试。至河间之三花神 丸,除大枣而加大黄、黑
丑,已是一味峻猛,不复留脾胃之余地,更加轻粉,则元气搜刮殆尽,病虽尽去,而人亦随
亡。可知仲景以十枣命名,全赖大枣之甘缓,以救脾胃,方成节制之师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攻里之剂

三物备急丸

属性:巴豆霜 大黄 干姜
等分蜜丸。
此不过猝急备用方耳,姑存之以备一法。



<目录>卷一\攻里之剂

砂丸

属性:砂 巴豆(去油) 三棱 干姜 白芷五钱 木香 青皮 胡椒二钱五分 大黄 干
漆(炒)一两 槟榔 肉豆蔻一个
为末。酽醋二升,煮巴豆五、七沸再下三棱、大黄末同煎五、七沸,入 砂,熬成膏,
和诸药杵丸绿豆大,每五丸姜汤下。
凡积聚之成,多由阳虚气弱。阳分虚则不能化浊,而阴气日凝;气分弱则不能和营,而
血脉闭塞。种种积聚,由此而成。施治之法,当以通阳理气为第一义。若但用攻劫峻剂,吾
见其立败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攻里之剂

木香槟榔丸

属性:木香 槟榔 青皮(醋炒) 陈皮(去白) 枳壳(炒) 黄柏(酒炒) 黄连(茱萸
汤炒) 三棱(醋煮) 莪术(醋煮)五钱 大黄(酒浸)一两 香附 黑牵牛二两 芒硝
水丸。一方加当归,酒洗。
此较 砂丸已从轻减,但峻烈之品尚多,试问病退之后,元气尚存几许?即有加当归一
味,一润而十攻,岂尚能有济乎?此等方法注中原载施壮实之人,究竟壮实之人患此症者绝
少,大抵皆脾虚气弱者多。断不可借口于经验之方,而任意轻投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攻里之剂

枳实导滞丸

属性:大黄一两 枳实(麸炒) 黄芩(酒炒) 黄连(酒炒) 神曲(炒)五钱 白术(土
炒) 茯苓二钱 泽泻三钱
蒸饼为丸。
治湿热蕴结,腹痛泄泻,颇为得力。但黄芩、黄连尚在可减之律,恐苦寒太过,反伤中、
上二焦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攻里之剂

倒仓法

属性:黄牡牛肉(肥嫩者)二、三十斤
切碎、洗净,用长流水、桑柴火煮糜烂,滤去渣,取净汁,再入锅中,文武火熬至琥珀
色,则成矣。择一静室明快不通风者,令病患先一夜不食,坐其中,每饮一钟,少时又饮,
积数十钟。病在上者必吐,病在下者必利,病在中者吐而且利。视所出物可尽病根,乃止吐
利。后必渴,不得与汤,其小便必长,取以饮之,名轮回汤,非惟止渴,兼涤余垢。行后解
退倦卧觉饥,先与米饮,次与稀粥,三日后渐进浓粥软饭。戒牛肉数年。
倒仓法,乃实脾之法也。牛性属土,最能补脾,脾气实则中州之转输利便而垢滞无所容
留。故在上者迫之仍从上出,在下者迫之仍从下出,正盛邪消,理固然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攻里之剂

蜜煎导法

属性:蜂蜜
用铜器微火熬,频搅勿令焦,候凝如饴,捻作挺子,头锐如指。掺皂角末少许,乘热纳
谷道中,用手抱住,欲大便时去之。
阴液亏损,魄门燥结,故以此润之。



<目录>卷一\攻里之剂

猪胆导法

属性:猪胆一枚
取汁入醋少许,用竹筒长三、四寸以下,半纳谷道中,将胆汁灌入肛中,顷当大便。
胆汁苦寒,泻火而润燥,故热结便秘者宜之。



<目录>卷一\表里之剂

大柴胡汤

属性:柴胡八两 半夏半升 黄芩 芍药三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二枚 枳实四枚 大黄(酒
浸)二两
大柴胡为发表攻里之剂。可见表症未解,虽里症甚急,不宜专于攻下,置表症于不问也。
然究竟攻里之力倍于解表,从此可悟立方之法,当相其缓急轻重而投之,则不拘成法中,自
然处处合法矣。



<目录>卷一\表里之剂

柴胡加芒硝汤

属性:小柴胡汤加芒硝六两
伤寒再传,少阳之症未解,胃中又有实热,故用芒硝以荡其余波,较大柴胡为轻减矣。



<目录>卷一\表里之剂

桂枝加大黄汤

属性:桂枝汤加大黄一两,芍药三两
太阳误下,不专属胃而入于脾,故仍用桂枝以解太阳之邪,加大黄以去太阴之实。



<目录>卷一\表里之剂

水解散

属性:麻黄四两 桂心 甘草(炙) 白芍二两 大黄 黄芩三两
瘟疫有直中而无传经,初起便有数经合病者,故发表攻里不嫌太早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表里之剂

防风通圣散

属性:防风 荆芥 连翘 麻黄 薄荷 川芎 当归 白术 白芍(炒) 山栀(炒黑) 大
黄(酒浸) 芒硝五钱 黄芩 石膏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滑石三两
加生姜、葱白煎。
虽云通治一切内外诸邪,然必如注中表里三焦俱实者方可用。否则硝、黄之峻烈,石膏、
滑石之沉寒,寻常之症岂能堪此?双解散已除去大黄、芒硝,而石膏、滑石二味,予意尚以




<目录>卷一\表里之剂

葛根黄连黄芩汤

属性:葛根半斤 甘草(炙) 黄芩二两 黄连二两
太阳误下,热入阳明,故于解表中,清阳明之热以止利。



<目录>卷一\表里之剂

三黄石膏汤

属性:石膏一两五钱 黄芩 黄连 黄柏七钱 栀子二十个 麻黄 淡豉二合
每服一两,姜三片,枣二枚,细茶一撮煎服。
三焦郁热,毒火炽盛,非三黄、石膏不足以祛之。尤妙在麻黄、豆豉开解肌表,使郁火
通行。此正如清风涤烦,非发风助火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表里之剂

五积散

属性:白芷 陈皮 浓朴六分 当归 川芎 芍药 茯苓 桔梗八分 苍术 枳壳七分 半夏
麻黄四分 干姜 肉桂(重表者用桂枝) 甘草三分
加姜、葱煎。
仲景治伤寒,发表则麻黄、桂枝,温中则干姜、附子,简当的确,开后学无限法门。此
方不过发表温中耳,而药味繁多,通治五积,岂有一人之身,五积咸备,而尚能有活者乎?
若其人只有一积,或多则二积,岂可以五积并治者治之乎?后人于本方再合人参败毒散,名
曰五积交加散,则更不解所谓矣。



<目录>卷一\表里之剂

麻黄白术汤

属性:青皮 陈皮 黄连(酒炒) 黄柏(酒炒) 甘草(炙) 升麻二分 柴胡 桂枝 人
参黄 浓朴 苍术(泔浸) 白术(土炒) 猪苓三分 茯苓 泽泻 吴萸四分 白蔻 炒
曲各五分 麻黄(不去节)六分 杏仁四粒
分二服。
药须对症而发。见一症,治一症,合病则合治之,并病则并治之,如是而已,未闻可以
六经通治也。方中药有二十二味,补散温凉,一齐用到。即如升、柴、麻、桂等,岂不与喘
促无力相妨乎?黄连、黄柏等岂不与脐有动气、小腹急痛相戾乎?不谓东垣老人亦有此等方,
何况自桧以下。



<目录>卷一\表里之剂

参苏饮

属性:人参 紫苏 干葛 前胡 半夏(姜汁炒) 茯苓七钱五分 陈皮(去白) 甘草 枳
壳(麸炒) 桔梗 木香二钱
每五钱加姜、枣煎。
补散兼行,风痰并解,当病即止,不为过量,制方最佳。



<目录>卷一\表里之剂

香苏饮

属性:香附(炒) 紫苏二钱 陈皮(去白)一钱 甘草七分
加姜、葱煎。
外疏风而内行气,正以轻松流利为佳,不必动辄峻剂也。



<目录>卷一\表里之剂

茵陈丸

属性:茵陈 栀子 鳖甲 芒硝二两 大黄五两 常山 杏仁(炒)三两 巴豆一两(去心皮,
炒)豆豉五合
蜜丸。
天行厉气,取效每有不可以常理论者。至 疟及赤白痢,自有正法治之,何必冒险以冀
幸,汪 庵反以为佳方,吾不解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小柴胡汤

属性:柴胡八两 半夏半升 人参 甘草 黄芩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
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。邪在表者可汗,邪在里者不可汗也;邪在表者可吐,邪在里者不
可吐也;邪在里者可下,邪在表者不可下也。须知此之所谓半表半里者,乃在阴阳交界之所,
阳经将尽, 乎欲入太阴,营卫不和,阴阳交战,并非谓表里受邪,若大柴胡可表可下例
也。仲景嘉惠后世,独开和解一门,俾后人有所持循,不犯禁忌。盖和者,和其里也;解者,
解其表也。和其里,则邪不得内犯阴经;解其表,则邪仍从阳出。故不必用汗吐下之法,而
阴阳不争,表里并解矣。小柴胡汤乃变大柴胡之法,而别出心裁,用人参以固本,又用甘草、
姜、枣以助脾胃,又用黄芩以清里热,使内地奠安,无复返顾之虑。我既深沟高垒,有不战
而屈人之势,而又用柴胡以专散少阳之邪,用半夏消痰行气以化逆,譬之自守已固,而又时
出游骑,以蹴踏之,使之进无所得,退无所据,有不冰消瓦解者乎?此则仲景立方之微意,
非通于神明者不能也。注中凡仲景所加减之方,皆精当不磨,有专治而无通治,此其所以可
贵也,学人须细细参之,则于和解一门,思过半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黄连汤

属性:黄连(炒) 干姜(炒) 桂枝 甘草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
变姜连泻心之法而为升降阴阳之法。寒热并用,补散兼行,和法之最佳者。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黄芩汤

属性:黄芩三两 芍药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
古未有治下利之方,自仲景立此法,以调和肠胃为主,后人踵事而增,药味太多,失之
庞杂者不免矣。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芍药甘草汤

属性:白芍药 甘草(炙)各四两
不通则痛。腹中不和,气逆而有浊阴,此但用甘酸化阴之法,而逆气自消,亦高明柔克
之义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栝蒌薤白白酒汤

属性:栝蒌一枚 薤白三两 白酒四斤
薤白通阳,栝蒌散团结之气,再加白酒以行气血,自能消阴翳而开痹结。故不必用辛散
耗血之品,以伤至高之元气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温胆汤

属性:陈皮(去白) 半夏(姜制) 茯苓 甘草 枳实(麸炒) 竹茹
加姜煎。
胆为清静之府,又气血皆少之经。痰火扰之,则胆热而诸病丛生矣。温胆者,非因胆寒
而与为温之也,正欲其温而不热,守其清静之故常。方中用二陈、竹茹即是此意。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逍遥散

属性:柴胡 当归(酒拌) 白芍(酒炒) 白术(土炒) 茯苓一钱 甘草(炙)五分
加煨姜、薄荷煎。
逍遥散,于调营扶土之中,用条达肝木,宣通胆气之法,最为解郁之善剂。五脏惟肝为
最刚,而又于令为春,于行为木,具发生长养之机。一有怫郁,则其性怒张,不可复制;且
火旺则克金,木旺则克土,波及他脏,理固宜然。此于调养之中,寓疏通条达之法,使之得
遂其性而诸病自安。加丹参、香附二味,以调经更妙,盖妇人多郁故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六和汤

属性:砂仁 藿香 浓朴 杏仁 半夏 扁豆 木瓜 人参 白术 赤苓 甘草 姜枣
扁豆一味,古方多用之,以其有清暑利湿、健脾之功也。予以为扁豆之性最劣,减去扁
豆、人参二味更妙。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藿香正气散

属性:藿香 紫苏 白芷 大腹皮 茯苓三两 白术(土炒) 陈皮 半夏曲 浓朴(姜制) 桔
梗二两 甘草一两
每服五钱。
辟秽祛邪,兼治瘴气。由其芳烈之性,足以胜之,而又兼用化痰利湿之品,以顾脾胃。
中州一和,则客邪自解矣。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三解汤

属性:柴胡 麻黄(去节) 泽泻各三钱
一日一作之疟,邪在卫;间日一作之疟,邪在营;三阴大疟,则邪在腑。皆由先受热、
后受寒所致,故阴阳交争。《内经》之训,昭然如揭日月。后人纷纷聚讼,各出己见,反致
抛荒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清脾饮

属性:青皮 浓朴(醋炒) 柴胡 黄芩(炒) 半夏(姜制) 茯苓 白术(土炒) 甘草
(炙) 草果
加姜煎。
疟一症,《内经》论之甚详,从无一语及脏,可见疟邪断无入脏之理。《巢氏病源》妄
为分发,识者讥之。清脾饮,变小柴胡之制而用黄芩,盖欲其清营分之热邪,使之仍从卫出
耳。并非病在脾经清脾以治疟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黄连阿胶丸

属性:黄连一两 茯苓二两阿胶(炒)一两
为末,水熬阿胶为丸。
黄连阿胶之法,开于仲景。但阿胶一味,所重者在井水,而不在驴皮。因济水伏流,惟
阿井通于济,故有平肝滋肾之功。后来射利之徒,更将牛、羊、猪、犬杂皮,一概入胶,败
人脾胃,不如不用为佳。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姜茶饮

属性:生姜 陈细茶
每味约三钱,浓煎服。
此亦调和阴阳之法。病轻浅者可用。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芦根汤

属性:芦根一斤 竹茹一斤 生姜二两 粳米一合
此治热郁胃中、作呕作吐则可。若云治寒冷伤胃,则予不敢深信。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阴阳水

属性:沸汤 井水
各半钟和服。
此法甚佳,极平淡,极神奇,屡用屡效之方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和解之剂

甘草黑豆汤

属性:甘草二两 黑豆半升
但称解药毒而已,非治病之方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气之剂

补中益气汤

属性:黄 (蜜炙)一钱五分 人参 甘草(炙)一钱 白术(土炒) 陈皮(留白) 当归
五分 升麻二分 柴胡三分
姜三片、枣二枚煎。
气也者,人之所赖以生者也。大气积于胸中,归于丹田,呼出则由心达肺,吸入则由肝
纳肾,无一处不到,无一息或停。故宗气为一身之主,外护肌表,则为卫气;内统血脉,则
为营气;散布于各脏腑,则为各脏腑之气。人能顺而养之,则气平而血亦和,尚何疾病之有?
无如七情扰于中,六淫侵于外,斯百变丛生,而郁气、逆气、动气、滞气、痞气、燥气、寒
气、痰气、湿气、水气种种气病,指不胜屈矣。医者当细心剖析,对症施治,方免贻误。汪
庵于理气门中,首选补中益气汤,诚以东垣辨内伤、外感剀切详明,使人于阳虚发热之症
不误作伤寒妄汗妄下,保全无限民命,实为功于千古。即如此方,于主治注中,治一切清阳
下陷,中气不足之症。临后二语,明白了当,本无谬讹。若使东垣,遇阴虚发热及上实下虚
之症,亦断不用此方。乃不善学人,每有先入之见,胶执于中,一遇发热,不论阳虚阴虚,
不论上实下实,遂谓甘温能除大热,动辄参、 、升、柴,为害非小。《医贯》曰∶“读伤寒
书而不读东垣书,则内伤不明而杀人多矣;读东垣而不读丹溪书,则阴虚不明而杀人多矣。
”此诚持平之论也。夫学医而知宗仰东垣,不可谓非有志之士,然尚不可预有成心,又况峻
烈之品,险怪之法,岂可轻试乎哉?



<目录>卷二\理气之剂

乌药顺气散

属性:乌药 橘红二钱 麻黄(去节) 川芎 白芷 桔梗 枳壳(炒)一钱 僵蚕(去丝嘴,
炒) 炮姜 甘草(炙)五分
加姜葱煎。
中风之症,皆由气血亏虚,外风乘隙而入,盒饭着意调营,使风从卫出;又或痰火内蕴,
外风乘之,盒饭清营、化痰、息风、理气。此方多用升散于养血化痰,二义阙然,与注中治
中风等症未为合法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气之剂

苏子降气汤

属性:苏子 半夏 前胡 浓朴(姜炒) 橘红 当归一钱 甘草(炙) 肉桂五分
加姜煎。
此等方施之于湿痰壅塞、中脘不舒者,尚嫌其太燥。乃注中主治虚阳上攻、喘嗽呕血等
症,是益火加薪。吾见其立败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气之剂

木香顺气汤

属性:木香 草蔻仁 益智 苍术二分 浓朴四分 青皮 陈皮 半夏 吴茱萸(汤泡) 干
姜二分茯苓 泽泻二分 升麻 柴胡一分 当归五分
东垣此方,升清降浊,使中脘开通,极有意义。但辛燥太过,宜酌用之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气之剂

四磨汤

属性:槟榔 沉香 乌药 人参
等分,浓磨,煎三、四沸,温服。
四磨汤,原为气逆喘急而设。若用人参,不如勿服之为佳矣。除人参,加木香、枳实者
为宜,且于气厥者尤合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气之剂

越鞠丸

属性:香附(醋炒) 苍术(泔浸炒) 抚芎 神曲(炒) 栀子(炒黑)
等分曲糊为丸。
凡郁病必先气病。气得流通,郁于何有?此方注云∶统治六郁。岂有一时而六郁并集者
乎?须知古人立方不过昭示大法。气郁者,香附为君;湿郁者,苍术为君;血郁者,川芎为
君;食郁者,神曲为君;火郁者,栀子为君。相其病在何处,酌量加减,方能得古人之意,
而不泥古人之方。读一切方书,皆当作如是观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气之剂

七气汤

属性:半夏(姜汁炒)五钱 浓朴(姜汁炒)三钱 茯苓四钱 紫苏二钱
加姜枣煎。
七情受病,兼有痰涎,一时举发则有之。理气化痰,开解郁结,七气汤所以为佳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气之剂

四七汤

属性:人参 官桂 半夏一钱 甘草五分
加姜煎。
越鞠丸治气实之郁,四七汤治气虚之郁。虚则寒生,不可谓气病绝无寒症也。备此一法,
庶无偏胜之患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气之剂

代赭旋复汤

属性:旋复花三两 代赭石一两 人参二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二枚
汗吐下后,中虚气逆,不可再攻。故用重以镇之,甘以缓之,辛以散之之法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气之剂

丁香柿蒂汤

属性:丁香 柿蒂二钱 人参一钱 生姜五片
呃逆之症非一端。若肾气不收,厥逆而上,头汗微喘,当用大剂参附以收摄真阳,此治
连珠发呃之要法,非丁香、柿蒂等所能胜任也。若因寒犯胃,气郁而呃者,则此方为宜。丹
溪乃以相火上冲之呃为辞,岂呃逆之症,但有火呃,竟无寒呃乎?是又过当之谈矣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气之剂

橘皮竹茹汤

属性:橘皮 竹茹 人参 甘草 半夏 麦冬 赤苓 枇杷叶
加姜枣煎。
此则治痰火之呃,而不可以治胃寒之呃。若误用之,则轻者增剧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气之剂

定喘汤

属性:白果二十一枚(炒黄) 麻黄 半夏(姜制) 款冬花三钱 桑皮(蜜炙) 苏子二钱 杏
仁(去皮尖) 黄芩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
加姜煎。
治痰先理气,不为疏泄,则胶固不通。此定喘用麻黄之意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四物汤

属性:当归(酒洗) 生地三钱 芍药二钱 芎 一钱五分
血之取义,一为荣。荣者,发荣也,非血则无以润脏腑、灌经脉、养百骸,此滋长之义
也。一为营。营者,营垒也。非血则无以充形质、实腠理、固百脉,此内守之义也。水谷之
精,聚于中焦,受气变化,然后成血,日生几何?不知调养,而反行耗散,血病多多矣。或
目睛流血,耳中出血,鼻中衄血,口中吐血,舌痛出血,牙宣出血,毛窍出血,小溲溺血,
大便泻血,或崩漏,或痔漏,或蓄血如狂,或血痞作胀,或经闭不通,或妄行血脱,以致跌
扑之伤血、疮疡之溃血。病既种种不同,治病之法,或补之,或养之,或凉之,或温之,或
散之,或破之,立方须一一对症。理血门以四物汤为主方,药虽四味,而三阴并治。当归甘
温养脾,而使血有统;白芍酸寒敛肝,而使血能藏;生地甘寒滋肾,而益血;川芎辛温通气,
而行血。调补血分之法,于斯着矣,乃或有誉之太过,毁之失实者,不可以不辨也。誉之过
者,谓能治一切亡血及妇人经病。夫亡血之症,各有所由起,此方专于补血滋肾而已,无他
手眼。不溯其源,而逐其流,岂能有济?至妇人经病,多有气郁、伏寒、痰塞等,正未可以
阴寒之品一概混投,此誉之太过也。毁之失实者,谓川芎一味,辛散太过,恐血未生而气先
耗。殊不知亡血之人脾胃必弱,若无川芎为之使,则阴寒之品,未能滋补而反以碍脾,此毁
之失实也。至精求之,以为凡治血症,当宗长沙法,兼用补气之药,无阳,则阴无以生,此
论最确。又恐执定有形之血不能速生,无形之气所当急固,遂至补气之药多于补血,是又矫
枉过正,反坐抛荒本位之失矣!此愈不可不知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当归补血汤

属性:黄 (炙)一两 当归(酒洗)二钱
空心服。
当归补血汤,黄 多于当归五倍,以之专治气分,尚恐满中。若云养血,则轻重尚宜
斟酌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归脾汤

属性:人参 白术(土炒) 茯神 枣仁(炒) 龙眼肉二钱 黄 (炙)一钱五分 当归(酒
洗)一钱 木香 甘草(炙)五分 远志一钱
姜、枣煎。
归脾汤专治心脾,阴中之阳药。故不用地黄、白芍。后人加作黑归脾,殊失立方之旨矣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养心汤

属性:黄 (蜜炙) 茯苓 茯神 当归(酒洗) 半夏曲 川芎一两 甘草(炙)一钱 柏
子仁(去油) 酸枣仁(炒) 远志 (去心) 五味子 人参 肉桂二钱五分
每服五钱。
方中心经药为多,而其余佐使,亦能配合,引入心脏。故专以养心为名,制方极有意义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人参养营汤

属性:人参 白术 黄 (蜜炙) 甘草(炙) 陈皮 桂心 当归(酒拌)一钱 熟地 五
味子(炒) 茯苓七分 远志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
加姜、枣煎。
此实三阴并补,气血交养之剂。注中但言治脾肺两经,未免挂漏。论者但议其及肺与不
及肺,抑末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龙脑鸡苏丸

属性:鸡苏叶一两六钱 生地黄六钱 麦冬四钱 蒲黄(炒) 木通 阿胶(炒) 银柴胡二
钱甘草一钱五分 黄 一钱 人参一钱
先将木通、柴胡浸二日,熬汁;地黄浸汁,熬膏;再加蜜三两,炼过和丸。
清郁热而泻湿火,此方最佳。惟近日之阿胶断不可用,柴胡、黄 ,再为酌减,斯尽善
矣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咳血方

属性:青黛(水飞) 栝蒌仁(去油) 海石(炒黑) 山栀(炒黑) 诃子肉
等分为末,蜜丸。噙化。嗽甚加杏仁。
咳嗽痰血,固属君相之火犯肺。此方但清火而不治血,乃去所扰则自安之义。然业经失
血则肺已大伤,岂可置之不论不议。去诃子而加清养肺阴之药,始为得之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独圣散

属性:白芨
为末,每服二钱,临卧糯米汤下。
肺坏能补,惟有白芨,此“独圣”之所以得名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清咽太平丸

属性:薄荷十两 川芎 防风 犀角 柿霜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
蜜丸。
于清凉中寓升散之法,非特火郁则发之,亦非此不能清解上焦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还元水

属性:童便。
取十一、二岁无病童子,不茹荤辛,清澈如水者,去头尾,热饮。冬则用汤温之,
或加藕汁和服。
童便乃真阴,又无嗜欲,以之滋肾降火,诚治血之妙品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麻黄人参芍药汤

属性:桂枝五分 麻黄 黄 甘草(炙) 白芍各一钱 人参三分 大麦冬三分 五味子五
粒当归五分
热服。
麻黄人参汤,非教人补中当用散药,正教人散中当用补药也。气血亏弱之人,易受外感,
风寒深入,不得不为表散。若径用麻桂等汤,发汗后,虚阳欲绝矣。东垣立此方,以治虚人
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犀角地黄汤

属性:生地黄一两五钱 白芍一两 丹皮 犀角二钱五分
每服五钱。
犀角化斑解毒,凉血清心,又能引地黄直达肾经,壮水制火,故吐衄症中多用之。然治
心肾则有余,而非肺肝之正药,若治衄血等,不如羚羊角之效。至谓升麻可代犀角,则其说
尤谬。既有郁火,再加风药,逼血上升,不旋踵而败矣!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桃仁承气汤

属性:桃仁五十粒(去皮尖,研) 大黄四两 芒硝 甘草 桂枝一两
此方《准绳》以为当用桂,喻西江等以为当用枝。予则以为主治注中有“外症不解”一
语,此四字最为着眼,有桃仁、大黄、芒硝、甘草以治里,必当用桂枝以解表。仲景立方固
无遗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抵当汤

属性:水蛭三十个(猪脂熬黑) 虻虫三十个(去头足翅) 桃仁二十枚(去皮尖,研) 大
黄四两(酒浸)
此症虽瘀热结于少腹极阴之处,不得以里症名之,盖膀胱乃太阳本经之病,非由太阳传
里之症。但水蛭、虻虫二味,人不敢用,即代抵当丸,尚嫌其太峻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槐花散

属性:槐花(炒) 侧柏叶(杵) 荆芥(炒黑) 枳壳(炒)
等分为末,每三钱米饮下。
陈修园云∶“五脏各有守经之血,六腑无血,试看猪、羊肠胃中,岂有一丝一点之血?
世人谓巨口吐红为胃血者,妄也。”此说颇有识解,惜其但见得一层,尚遗漏一层。予特申
明之,夫五脏主藏,故各有守脏之血;六腑主传,故无守腑之血。方其无病之时,胃中纳水
谷,大小肠传糟粕。肠胃中本无血也,血但流灌于腑外,以荣养之。《经》所谓“洒陈六腑”,
此一语不得滑口读过。迨至火势冲激,或湿热熏蒸,逼血入于腑中,腑不能容,随受亦随出
矣。故血淋、尿血,血之由小肠而出者也;泻血、痔血,血之由大肠而出者也。大小肠既有
血症,而胃独无血症,有是理乎?胃经之血随火上升,直从食管而出,往往盈碗、盈盆。至
内伤之血,则由肺经气管而出,自是两途。故胃血易治,肺血难治。数千年来,从未有将无
血而有血之故彻底发明者,予故因论槐花散一方,而详及之。
槐花散,寒凉太过,肠风下血,中气必虚,再用阴寒,血更凝结。方中去柏叶,加参、
术、当归、陈皮、甘草,庶有瘳乎?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秦艽白术散

属性:秦艽 白术 归尾(酒洗) 桃仁(研)一两 枳实(面炒) 皂角子(烧,存性) 泽
泻五钱 地榆三钱
面糊丸。
凡痔漏之疾,多起于湿热下注,然又有本体阴虚者。一味去风燥湿,反致劫阴。况服皂
角子者,令人每发眩晕。此方立意虽佳,然阴虚者,未可轻投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芍药汤

属性:芍药一两 归尾 黄芩 黄连五钱 大黄三钱 木香 槟榔 甘草(炙)二钱 桂一钱
五分
此即通因通用之法。湿热郁蒸,气血瘀壅,故下利而后重。行血理气,则血止而后重自
除矣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苍术地榆汤

属性:苍术(泔浸炒)三两 地榆(炒黑)一两
每一两煎。
一燥湿,一凉血,亦治下利之正法。然止此二味,尚未足以扶土和营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小蓟饮子

属性:小蓟 蒲黄(炒黑) 藕节 滑石 木通 当归 生地黄 栀子(炒) 淡竹叶 甘草
各五分
清心与小肠之热,滋肾水而通膀胱,自可以治淋而止痛。



<目录>卷二\理血之剂

复元羌活汤

属性:柴胡五钱 当归 栝蒌根 穿山甲(炮)二钱 甘草 红花二钱 桃仁五十(去皮尖,
研) 大黄一两(酒浸)
每服一两,加酒煎。
治跌扑损伤之法,破瘀第一,行气次之,活血生新又次之。此方再加一、二味行气之药
更佳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小续命汤

属性:防风一钱二分 桂枝 麻黄 杏仁(去皮尖,炒研) 芎 (酒洗) 白芍(酒炒) 人
参甘草(炙) 黄芩(酒炒) 防己八分 附子四分
每服三钱,加姜、枣煎。
天地之气,郁而必宣。风也者,乃大块噫气,鼓荡万物者也。然有和风,有烈风,有怪
厉之风,有微柔之风。和风,则不疾不徐,人纵感之,不为大害;烈风,则咸知畏避,受者
反少;怪厉之风本不常有;惟微柔之风,最易中人,微则难防,柔则善入。虚人腠理不密,
外风乘隙而投,由表及里,病亦由浅入深。前于《医醇剩义》中已将中络、中经、中腑、中
脏之症,缕析条分,兹不复赘。但于各方后,窃附管见。小续命汤,乃治六经中风之通剂,
方中补气血,去风寒,清湿热之药俱备,非各分门类之专方。易老加减法,亦不过示人以用
药之大凡。至于入腑、入脏之症,则固未尝议及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侯氏黑散

属性:菊花四十分 防风 白术十分 桔梗八分 人参 茯苓 当归 川芎 干姜 桂枝 细
辛牡蛎 矾石三分
上末,用温酒调方寸匕,服二十日;再冷服四十日,共六十日止。则药积腹中矣。
此方佳处,全在平肝息风。内风不动,则不与外风勾结,此便是阻截之法。喻西江盛称
其用牡蛎、矾石堵御之妙。予请为进一解,当实卫气以为城垣,当养营血以坚壁垒。若使药
积腹中,以为堵截,吾恐风不得入者,气血亦由此不通。无怪误解填塞空窍者之滋议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大秦艽汤

属性:秦艽 石膏二两 当归(酒洗) 白芍(酒炒) 川芎 生地(酒洗) 熟地 白术(土
炒) 茯苓 甘草(炙) 防风 黄芩(酒炒) 羌活 独活 白芷一两 细辛五钱
每服一两。
此方刘宗浓与喻嘉言俱谓其风药太多,不能养血、益筋骨;汪 庵又谓∶用此方者,取
效甚多。各执一见。予谓方中四物咸备,不可谓无血药也,若中风初起,表邪重者,用之尚
可取效。然石膏、细辛二味必须减去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三生饮

属性:生南星一两 生川乌(去皮)五钱 生附子(去皮)五钱 木香二钱
每服一两,加人参一两煎。
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是也,然邪往从之,虚处转实,又何说邪?东垣谓∶中风非外
风,乃本气自病,太属偏执。此等峻猛之药,虽有人参,气虚者能任受耶?如喻嘉言之加减
为宜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地黄饮子

属性:熟地黄 巴戟(去心) 山茱萸 肉苁蓉(酒浸) 附子(炮) 官桂 石斛 茯苓 远
志麦冬 石菖蒲 五味子
等分,每服五钱,入薄荷少许,姜、枣煎服。
清肝气以益水之源,纳肾气以制火之僭。水能涵木,孤阳不升则心气通,而舌喑自解矣。
惟足废不能行,尚当加壮筋利节之药。至其不用风药,正恐以助火,故特为迸去,未可议之
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顺风匀气散

属性:白术二钱 乌药一钱五分 人参 天麻五分 沉香(磨)三分 白芷 苏叶 木瓜 青
皮甘草(炙)三钱
加姜煎。
顺风匀气,全是气分药,并无活血舒筋之药。以之顺气疏风则可,若治半身不遂,口眼
斜,当加血药舒筋为是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

属性:草 以五月五日、七月七日、九月九日采者佳。不拘多少,拣去粗茎,留枝、花、
叶、实,酒拌蒸晒九次,蜜丸。
之性,一味搜风逐湿。若风湿相抟、腿足麻痹,及诸湿疮皆可用。以治中风 僻,
徒益之燥耳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牵正散

属性:白附子 僵蚕 全蝎
等分为末,每二钱酒调服。
但口眼 斜,而别无他症,则经络脏腑均未受伤,乃太阳、阳明两经之风痰蕴热所致。
三药直走内络,祛风化痰,极为得力,故不必加血药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如圣散

属性:羌活 防风 白芷 柴胡 甘草 黄芩 半夏 川芎 芍药 当归 乌药
加姜煎。入姜汁、竹沥服。柔痉加白术、桂枝,刚痉则加苍术、麻黄,口噤、切牙、大
便实加大黄。
活血祛风,化痰清热,刚柔二痉,加减亦有法。此节庵方之佳者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独活汤

属性:独活 羌活 防风 细辛 桂心 白薇 当归 芎 半夏 人参 茯神 远志肉 菖
蒲五钱 甘草(炙)二钱五分
每服一两,加姜、枣煎。
此以息肝风为第一义,养心神次之,化痰清热又次之,方法极有条理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小活络丹

属性:川乌(炮去脐皮) 草乌(炮去皮) 胆星六两 地龙(洗焙干) 乳香(去油) 没
药(另研)三两三钱
酒丸。
药力颇峻,果有顽痰、死血则可用。若寒湿流筋及血不养筋者,不可误投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消风散

属性:荆芥 陈皮(去白) 浓朴(姜汁炒) 甘草(炙)五钱 防风 羌活 藿香 僵蚕(洗
炒) 蝉蜕 川芎 人参 茯苓二两
为末,每服三钱,茶汤下。
风热上攻,治当清解,过用辛散,是发风助火矣,殊非正法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清空膏

属性:黄芩(酒炒) 黄连(酒炒) 羌活 防风一两 柴胡七钱 川芎五钱 甘草(炙)一
两五钱
为末,每服三钱,茶调如膏,白汤送下。
如少阴头痛,加细辛;太阴头痛、脉缓、有痰,去羌活、防风、川芎、甘草,加半夏;
如偏头痛,服之不愈,减羌活、防风、川芎一半,加柴胡一倍;如自汗、发热、恶热而渴,
此阳明头痛,只与白虎汤,加白芷。
此则寓清凉于升散中,为治风热之大法。若阳明头痛、少阴厥痛、血虚头痛,又当别用
方法矣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胃风汤

属性:人参 白术(土炒) 茯苓 当归(酒炒) 芎 桂(炒) 芍药(酒炒)
等分,加粟米百余粒煎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东垣胃风汤

属性:升麻一钱二分 麻黄(不去节)一钱 白芷一钱二分 葛根一钱 柴胡五分 羌活五分
本五分 苍术五分 蔓荆五分 草蔻五分 黄柏五分 当归五分 炙甘草五分
加姜、枣煎
易老胃风汤,养血柔肝,补脾和胃,并无一味风药,而治法特妙。盖缘肝木太旺,动而
生风,犯胃克脾,故见飧泄肠风等症,但须肝木一和,则内风自息。若东垣之胃风汤,纯用
风药,且燥亦太过,不及远矣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上中下通用痛风丸

属性:川芎一两 黄柏(酒炒) 苍术(泔洗) 南星(姜制) 二两 桃仁(去皮尖,捣)
神曲(炒)防己 白芷一两 羌活 威灵仙(酒拌)三钱 龙胆草一两 桂枝三钱 红花
二钱
面糊丸。
此于风寒湿之外,又兼治痰与血。丹溪原自谓通剂,不过举此以示大法。病有专在何经
者,必须对症立方,不得用此通共之剂,反伤无病之处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史国公药酒方

属性:羌活 防风 白术(土炒) 当归(酒洗) 川牛膝(酒浸) 川萆 杜仲(姜汁炒)
松节(杵) 虎胫骨(酥炙) 鳖甲(酥炙) 晚蚕砂(炒)二两 秦艽 苍耳子(炮捶碎)
四两 枸杞五两 茄根八两(蒸熟)
为粗末,绢袋盛,浸无灰酒三十斤,煮熟退火毒服,每日数次,常令醺醺不断。
此酒祛风利湿颇有力,于实症为宜。若气虚者当加补气药,血虚者当加补血药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蠲痹汤

属性:黄 (蜜炙) 当归(酒洗) 赤芍(酒炒) 羌活 防风 片子姜黄(酒炒) 甘草
(炙)
加姜枣煎。
营卫不亏,风何由入?不调营卫,而多用风药者,非升痰即助火。此方营卫兼顾,而又
能祛风利湿,痹症中之善方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三痹汤

属性:人参 黄 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杜仲(姜汁炒) 桂心 川牛
膝川续断 细辛 秦艽 川独活 防风
等分,加姜枣煎。
峻补气血,而祛风、除寒、利湿之法悉寓乎其中,本末兼该,诚治痹之上策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独活寄生汤

属性:独活 桑寄生 秦艽 防风 细辛 当归(酒洗) 芍药(酒炒) 川芎(酒洗) 熟
地杜仲(姜汁炒) 牛膝 人参 茯苓 甘草 桂心
等分,每服四钱。
独活,取其独立不摇,不须根据傍;寄生取其附木而生,大得根据傍。二者相济,又能利筋
节而祛风。再兼平补营卫,疏通寒湿,用意颇为周到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沉香天麻丸

属性:羌活五钱 独活四钱 沉香 益智仁 川乌二钱 附子(炮) 天麻 防风 半夏三钱
当归 甘草 僵蚕一钱五分
每服五钱,姜三片煎。
以之治风寒痰厥则可,若因风化火,兼有痰涎者,断不可用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通顶散

属性:藜芦 甘草(生用) 细辛 人参 川芎一钱 石膏五钱
为末,用一字吹入鼻中,有嚏者肺气未绝,可治。
不过欲其通阳开窍耳,然太觉烦琐,不如皂荚散之便捷也。



<目录>卷二\祛风之剂

乌梅擦牙关方

属性:乌梅
揩擦牙龈,涎出即开。
木旺则克土,木燥则筋急,泄木缓筋,则土郁自开矣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理中汤

属性:白术(陈壁土炒)二两 人参 干姜(炮) 甘草(炙)一两
每服四钱。自利腹痛者加木香,不痛利多者倍加白术,渴者倍白术,蜷卧沉重利不止加
附子,腹满去甘草,呕吐去白术加半夏、姜汁,脐下动气则去术加桂,悸加茯苓,阴黄加茵
陈,寒结胸加枳实。本方等分蜜丸,名理中丸。
寒有外感、有传经、有直中、有痼冷。外感之寒先病在表,后传入里,必发热而恶寒,
此伤寒之寒病也;直中之寒,手足厥冷,并不发热;痼冷在内,遇寒而发,暴猝厥逆,其势
尤重,此中寒门之寒病也。施治之法,伤寒一门,在表者宜辛散,传里者宜辛温。中寒一门,
则每用辛热回阳急救之法。此伤寒、中寒治法之分也。理中汤,治伤寒太阴病,腹痛、便溏
等症,亦通治中脘虚寒。惟云治结胸吐蛔,感寒霍乱,此两条则宜去人参、甘草,量加浓朴、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四逆汤

属性:附子一枚(生用) 干姜一两 甘草(炙)二两
冷服。面赤加葱九茎,腹痛加芍药二两,咽痛加桔梗一两,利止,脉不出加人参二两,
呕吐生姜二两。
四逆汤为四肢厥逆而设。仲景立此方,以治伤寒之少阴症。若太阴之腹痛下利、完谷不
化,厥阴之恶寒不汗、四肢厥冷者亦宜之。盖阴惨之气深入于里,真阳几几欲绝,非此纯阳
之品,不足以破阴气而发阳光。又恐姜附之性过于燥烈,反伤上焦,故倍用甘草以缓之。立
方之法,尽美尽善。后人分传经为热厥,直中为寒厥,程郊倩讥之。然亦有未可尽非者。仲
景曰∶“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,必发热,应下之。”此明明说厥逆在前,发热在后,
及至发热则不复厥冷,乃伤寒失下之症,故荡涤邪滞,则发热自退,本非为厥而不热者言也。
程氏又云∶“下之者,下其热,非下其厥也,遇发热则可下,遇厥则万不可下。”此数语最
为明白了当,可见传经之邪亦自有当下者,但不可概谓之热厥耳。四逆者,必手冷过肘,足
冷过膝,脉沉细无力,腹痛下利等象咸备,方可用之,否则不可轻投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当归四逆汤

属性: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三两 甘草(炙)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
仲景又曰∶其人素有久寒者加吴茱萸二升、生姜半斤,酒六升,和煮,名四逆加吴茱萸
生姜
厥阴为藏血之经,故当归四逆汤以和营为主,加桂枝、细辛以和卫,营卫和则厥自解矣。
虽有寒而不加姜附者,恐燥烈太过,劫阴耗血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四逆散

属性:柴胡 芍药(炒) 枳实(麸炒) 甘草(炙)
等分为末,水调饮。
四逆散乃表里并治之剂。热结于内,阳气不能外达,故里热而外寒,又不可攻下以碍厥。
故但用枳实以散郁热,仍用柴胡以达阳邪,阳邪外泄,则手足自温矣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真武汤

属性:附子(炮)一枚 白术(炒)三两 茯苓 白芍(炒) 生姜三两
北方曰幽都,乃阴寒湿浊之地,赖真武之神,运用水火以镇摄之,浊阴方渐得解散。此
方取名真武,乃专治肾脏之剂。坎之为象,一阳居二阴之中。水中之火,是为真火,此火一
衰,则肾水泛滥。停于下焦,则腹痛自利;水气犯中焦,则作哕,欲吐不吐;水气犯上焦,
则咳嗽、心悸、头眩。方中姜、附以助真阳,用苓、术以制二阴,水气一收,则上中下三焦
俱无病矣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

属性: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(炮)一枚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
少阴病,下利脉微。服白通汤后,利不止,厥逆无脉,此为阴寒过甚,阳气将绝之候。
加人尿、猪胆汁者,以类相从之义也。服后脉暴出,则阳气尽泄,孤立无根据,故随脱而死。
脉微续者,阳气渐回,以次可复,故得生。外用葱艾熨灸气海、关元。表里通阳,亦为善策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吴茱萸汤

属性:吴茱萸(泡)一升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六两
吴茱萸辛烈善降,得姜之温通,用以破除阴气有余矣。又恐辛燥太过,耗气劫阴,故用
人参、大枣之甘缓以济之,又能补土扶阳,使浊阴不得上乾清道,治法更为周到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大建中汤

属性:蜀椒二合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
煎,去滓,内饴糖一升,微煎温服。
非人参不能大补心脾,非姜椒不能大祛寒气,故曰大建中。又有饴糖之甘缓以杀姜椒之
辛燥。非圣于医者,不辨有此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十四味建中汤

属性:黄 (蜜炙) 人参 白术(土炒) 茯苓 甘草(蜜炙) 半夏(姜制) 当归(酒
洗) 白芍(酒炒) 熟地 川芎 麦冬 肉苁蓉 附子 肉桂
加姜枣煎。
于十全大补中又加四味,究竟阳药太多,若以治阴虚之劳瘠,非抱薪救火乎?至乐令建
中汤,加柴胡、细辛之开透善走,欲其创建中气,不亦难乎!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小建中汤

属性:桂枝 生姜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(炙)一两 大枣十二枚
入饴糖一升,微火解服。
肝木太强,则脾土受制。脾阳不运,虚则寒生,阴气日凝,阳气日削,故见肠鸣、泄泻、
腹痛等症。小建中汤之义,全在抑木扶土。当从吴氏之说,用肉桂而不用桂枝。肉桂温里,
桂枝解表,用各有当也。且肉桂性能杀木,合芍药以制肝,又用姜、枣、甘草、饴糖之甘温
以补脾,斯中州之阳气发舒,而阴寒尽退矣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白术附子汤

属性:白术二两 甘草一两 附子(炮)一枚
每服五钱。 姜五片、枣一枚煎。
此为治肾风之药,肾为水脏,得火则平,而浊阴退所矣。若肝风头眩,则当用养血之剂。
误用此方,则风火相搏,而病益剧,不可不知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益元汤

属性:附子(炮) 干姜 艾叶 黄连 知母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甘草
加姜、枣、葱白煎,入童便一匙,冷服。
戴阳者,阴不抱阳、虚阳上浮,几几欲绝。若误作热症治,立见败坏。此方用姜、附、
艾叶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回阳救急汤

属性:附子(炮) 干姜 肉桂 人参五分 白术 茯苓一钱 半夏 陈皮七分 甘草二分
五味子九粒
加姜煎,入麝三厘调服。无脉加猪胆汁,泄泻加升麻、黄 ,呕吐加姜汁,吐涎沫加盐
炒吴茱萸。
此方治中寒之缓症则可。若云救急,则姜附中又合六君、五味子,反令姜、附之性多所
牵制,不如四逆汤,为能斩关夺门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四神丸

属性:破故纸(酒浸一宿,炒)四两 五味子(炒)三两 肉豆蔻(面裹煨)二两 吴茱萸(盐
汤泡)一两
用大枣百枚、生姜八两,切片同煮烂,去姜,取枣肉捣丸。每服二钱,临卧盐汤下。
命门为日用之火,所以薰蒸脾胃,运化谷食。若肾泻者,宜二神丸。脾泻者,若由木旺
克土,则吴茱萸能散厥阴之气,用以抑木则可;非此则不如去五味子,吴萸,加茴香,木香
者之为佳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感应丸

属性:木香 肉豆蔻 丁香一两五钱 干姜(炮) 百草霜一两 杏仁一百四十粒(去皮尖) 巴
豆七十粒(去心、皮、膜、油)
巴豆、杏仁另研,同前药末和匀,用好黄蜡六两溶化,重绢滤去渣,好酒一升,于砂锅
内煮数沸,候酒冷蜡浮,用清油一两,铫内熬熟,取蜡四两同化成汁,就铫内和前药末乘热
拌匀,丸如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姜汤下。
制方之法,极有巧思,然走者太走,而涩者太涩,偏师陷阵,终不如堂堂正正之为得也。
誉之者叹为虽有巴豆,服之不泻,此不过藉蜡性为之封固耳,吾不敢以为神妙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导气汤

属性:川楝子四钱 木香三钱 茴香二钱 吴茱萸一钱(汤泡)
长流水煎。
此为治疝之通剂,有川楝子苦寒,济以茴香、木香、吴萸之辛温,肝肾并顾,寒湿尽祛,
至为妥善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天台乌药散

属性:乌药 木香 茴香(盐炒) 良姜(炒) 青皮五钱 槟榔二个 川楝子十个 巴豆七
十一粒
先以巴豆微打破,同川楝麸炒黑,去麸及巴豆,同余药为末,酒下一钱。
治疝大法,当温肾柔肝,兼治寒湿,何至用巴豆之峻攻,不及导气汤远矣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疝气方

属性:吴茱萸 枳壳 栀子 山楂(炒) 荔枝核( )
等分为末。空心,长流水下二钱。
此方亦平易近人,虽无近效,然较之乌药散要稳妥多矣。



<目录>卷三\祛寒之剂

橘核丸

属性:橘核 川楝子 海藻 海带 昆布 桃仁二两 延胡索 浓朴 枳实 木通 桂心 木
香五钱
酒糊丸盐汤或酒下。
此乃治 疝之专剂。理气、破血、软坚、行水之法俱备,其知痛楚者不可误用。



<目录>卷三\清暑之剂

四味香薷饮

属性:香薷一两 浓朴(姜汁炒) 扁豆(炒)五钱 黄连(姜炒)三钱
冷服。
暑湿 三气,初学不能分别,多致错误,今为明白言之。时当夏令,天气下降,地气上
升,人处其中。暑上侵而湿下袭,暑为天之气,湿乃地之气,其热之甚者则为 ,此三气之
分也。今就暑病门中,先论暑症,虽有冒暑、伤暑、中暑、伏暑等名,不过略分轻重,其为
阳邪则一也,其因暑而贪凉受风者便是伤风,因暑而食冷受寒者便是伤寒,但与冬月之伤风、
伤寒治法不同。因暑伤风,当辛凉表散;因暑伤寒当于清解中参用温药,此为正法。四味香
薷饮,乃治感冒暑气、阳邪遏抑之剂,即冬月伤风中用桂枝、荆、防之例。今人误以香薷为
凉药,不论是何暑病,首先用之,殊可怪叹。



<目录>卷三\清暑之剂

清暑益气汤

属性:黄 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(炒)五分 苍术一钱 神曲五分(炒) 陈皮 青皮(麸
炒) 甘草(炙) 麦冬 五味子 当归(酒洗) 黄柏(酒炒) 泽泻各二分 升麻一钱 葛
根三分
姜枣煎。
清暑益气汤,药味庞杂,补者补而消者消,升者升而泻者泻,将何所适从乎?且主治下,
有胸满气促一条,则黄 、升麻在所当禁。予谓此等症,但须清心养胃,健脾利湿足矣,何
必如此小题大做。东垣先生,予最为服膺,惟此等方不敢阿好。



<目录>卷三\清暑之剂

生脉散

属性:人参 麦冬五分 五味子七粒
肝主气,心主血。生脉散养心肺之阴,使气血得以荣养一身;而又有酸敛之品,以收耗
散之气,止汗定咳。虚人无外感者,暑月宜之。



<目录>卷三\清暑之剂

六一散

属性: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
为末,冷水或灯心汤调下。本方加辰砂,名益元散;加薄荷,名鸡苏散;加青黛,名碧
玉散。
六一散,施之于体壮热盛,浓浓太过之人则可。若体虚气弱者,则寒伤脾而滑伤肾,反
致饮食减少,津亏作渴。至益元散、鸡苏散、碧玉散,亦同此例也,不可因夏月而一概混投。



<目录>卷三\清暑之剂

缩脾饮

属性:砂仁 草果(煨去皮) 乌梅 甘草(炙)四两 扁豆(炒研) 干葛二两。
方中辛燥太过,用以健脾去湿则可。若谓清暑、除烦、止渴,吾不谓然。



<目录>卷三\清暑之剂

消暑丸

属性:半夏一斤(醋五斤煮干) 茯苓 甘草 半斤(生用)
姜汁糊丸,勿见生水。热汤下。
消暑丸不治暑而治湿,使湿去而暑亦降,用意甚佳。然必须兼清解之药一、二味为得。



<目录>卷三\清暑之剂

大顺散

属性:干姜 桂 杏仁(去皮尖) 甘草等分。
先将甘草用白砂炒,次入姜、杏炒过,去砂,合桂为末。每服二钱。
此即治暑月之伤寒也。因暑伤寒,故但治寒而不治暑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五苓散

属性:猪苓 茯苓 白术(炒)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半 桂五钱
湿为地之气,其中人也缓,其入人也深,其为病也不可以疾而已。坐卧卑湿,汗渍雨淋,
此湿之自外来者也;多食浓腻,过嗜茶酒,此湿之自内生者也。治湿必先理脾,脾土健运,
始能渗湿,此定法也。又须分利,使浊阴从下而出,亦定法也。五苓散,仲景本为脉浮、小
便不利、微热、消渴、表里有病者而设。方中宜用桂枝,不可用肉桂。后人遂通治诸湿、腹
满、水饮、水肿、呕逆、泄泻、水寒射肺或喘或咳、中暑烦渴、身热头痛、膀胱热、便秘而
渴、霍乱吐泻、痰饮湿症、身痛身重等症。总之治寒湿则宜用肉桂,不宜用桂枝。若重阴生
阳,积湿化热,盒饭加清利之药,并桂枝亦不可用矣。至加减之附方,各有宜称,亦当细细
参之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猪苓汤

属性:猪苓 泽泻 茯苓 滑石 阿胶各一两
五苓散治湿浊不化,故用术桂,以通阳而化浊;猪苓汤治阳邪入里,故用滑石、阿胶,
以降热而存津。至于统治少阴下利,六七日,咳而呕渴,心烦不得眠,乃借泻膀胱以清肾脏,
是活用之法,而非正治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茯苓甘草汤

属性:茯苓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生姜二两
茯苓宜于独重,以其能渗湿安神也。姜桂性温,开解腠理,能逐水气从毛窍而出,用甘
草以补土和中,方法特妙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小半夏加茯苓汤

属性:半夏一升 茯苓三两 生姜半斤
古人立方,有药味少而分两重者,专走一门,为功甚巨,如半夏等汤是也。痰去,则眩
悸自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加味肾气丸

属性:熟地四两 茯苓三两(乳拌) 山药(炒) 丹皮(酒炒) 山萸肉(酒润) 泽泻(酒
浸) 川牛膝(酒浸) 车前子(炒) 肉桂一两 附子(制)五钱
蜜丸。
此方之妙,全在导龙归海。命肾之火衰微,浊阴日渐凝结,始则小便不利,继则水气泛
溢,腹胀肢肿。但用分利之剂,徒然耗正劫阴,小便仍不能利,惟用附桂以直达命肾,使命
门之火得以熏蒸脾胃,肾中之真阳发越,则肾气通畅,而寒水亦行,小便通,则泛滥之水如
众流赴壑矣。人但知水能克火,而不知火亦能制水,发阳光以消阴翳,此类是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越婢汤

属性:麻黄六两 石膏八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
风与水在皮肤之间,故但肿而胀,变小青龙之制,使风、水俱从毛窍而出,故名越婢。
越婢者,悦脾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防己黄汤

属性:防己 黄 一两 白术七钱五分 甘草五钱(炙)
每服五钱,加姜枣煎。
去风先养血,治湿先健脾,此一定之法。此症乃风与水相乘,非血虚生风之比。故但用
治风逐水健脾之药,而不必加血药。但得水气去而腠理实,则风水亦不能独留矣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肾着汤

属性:干姜(炮) 茯苓四两 甘草(炙) 白术(炒)二两
方中但燥湿健脾,而不用温肾之药。缘此症乃积湿下注于肾,非肾之寒水为病也。若虚
寒之体,即少加附子、杜仲亦可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舟车丸

属性:黑牵牛四两(炒) 大黄二两(酒浸) 甘遂(面裹煨) 大戟(面裹煨) 净芫花(醋
炒) 青皮(炒) 橘红一两 木香五钱 轻粉一钱
水丸。
仲景十枣汤,已极峻厉,此更厉而加厉,纵形气俱实,岂能堪此。予谓此等症全是阴结,
非阳不通,宜用附桂兼疏肝逐水之剂。此等方法万不可用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疏凿饮子

属性:羌活 秦艽 槟榔 大腹皮 茯苓皮 椒目 木通 泽泻 赤小豆 商陆等分
加姜皮煎
疏凿饮,名色甚佳,用药亦较舟车丸已轻一等,然吾见服商陆者,必然大泻,胸腹骤宽,
不超时而复胀,万无生理。盖逐水自前阴而出者得生,自后阴而出者必死,学人慎之哉!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实脾饮

属性:白术(土炒) 茯苓 甘草(炙) 浓朴(姜炒) 木香 附子 大腹皮 草豆蔻 木
瓜片 黑姜
加姜枣煎
主治条下,有色悴声短、口不渴、二便利数语,则此症乃脾肾虚寒。当用香砂六君,合
温肾渗湿之剂。若徒事破气利湿,色悴者不更加憔悴乎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五皮饮

属性:五加皮 地骨皮 茯苓皮 大腹皮 生姜皮
此亦为水邪客于皮肤而设。以其病不在上,故不用发汗逐水之法,而但利小便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麦门冬汤

属性:麦门冬五十枚(姜炒) 粳米五十粒
麦门冬汤,解之者多谈玄理,予则谓初起便见喘满,则明是清肃之令不能下行,故水溢
高原也。拟以桑白皮、栝蒌皮、苡仁米等代之,亦未为不可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羌活胜湿汤

属性:羌活 独活一钱 川芎 本 防风 甘草(炙)五分 蔓荆子三分
此为治在表之湿,故独用风药。关节利则湿除矣,且属外来之浅恙,本不在健运分消之
例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中满分消丸

属性:浓朴(炒)一两 枳实(炒) 黄连(炒) 黄芩(炒) 半夏(姜制)五钱 陈皮 知
母(炒)四钱 泽泻三钱 茯苓 砂仁二钱 干姜二钱 姜黄 人参 白术(炒) 甘草(炙)
猪苓一钱
蒸饼丸,焙热服。
中满分消丸,解者谓治热胀,此不过脾胃失职,积湿所化之热耳,并非实火也。若有实
火,则水气安得横行,浊阴岂得复盛乎?惟其寓补脾胃之法于分消解散之中,不伤元气,极
为正法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中满分消汤

属性:川乌 干姜 生姜 黄连 人参 当归 泽泻 青皮 麻黄 荜澄茄 柴胡二钱 吴茱
萸草蔻仁 浓朴 黄 黄柏五分 益智仁 木香 半夏 茯苓 升麻三分
热服。
此方于大队温补中,用黄连、黄 ,所谓从权以寒热药下之也。于中又升散,又分利,
虽属开鬼门,洁净府之法,究竟歧路太多矣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大橘皮汤

属性:滑石六钱 甘草一钱 赤茯苓一钱 猪苓 白术(土炒) 泽泻 桂五分 陈皮一钱五
分木香 槟榔三分
加姜煎,每服五钱
利小便,即所以实大肠,使小肠之水渗入膀胱,而不入大肠,则五苓散中肉桂一味尤为
得力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茵陈蒿汤

属性:茵陈六两 大黄二两(酒浸) 栀子十四枚(炒)
凡发黄症,二便不利者,用大黄;若二便如常,当去大黄用黄连;至寒湿阴黄,则又当
于分利中用热药矣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八正散

属性:车前子 木通 瞿麦 蓄 甘草梢 栀子(炒黑) 滑石 大黄
加灯草煎。
此方治实火下注小肠、膀胱者则可。若阴虚夹湿火之体,盒饭去大黄,加天冬、丹参、
丹皮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萆厘清饮

属性:川萆 石菖蒲 乌药 益智仁等分 甘草梢 减半
入盐,食前服。
凡淋症,皆由于湿热,小便频数,其为肾虚夹热可知,但当于滋肾中加清利之药。若乌
药、益智仁之温涩,是反行禁锢而非厘清。解者谓此以疏泄为禁止,吾不谓然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琥珀散

属性:滑石二钱 琥珀 木通 蓄 木香 当归 郁金(炒)一钱
为末服。
上焦之热下注小肠、膀胱,精道与溺道混淆,故成淋症。此于清利中少加气药,以厘清
浊,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防己饮

属性:防己 木通 槟榔 生地(酒炒) 川芎(炒) 白术(炒) 苍术(盐炒) 黄柏(酒
炒) 甘草梢 犀角
食前服。
湿热为病,不宜调补,亦不宜攻下。此方于健脾燥湿中,寓滋阴凉血之法,最为合度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当归拈痛方

属性:茵陈(酒炒) 羌活 防风 升麻 葛根 苍术 白术 甘草(炙) 黄芩(酒炒) 苦
参(酒炒) 知母(酒炒) 当归 猪苓 泽泻
空心服
疏风所以胜湿,健脾所以渗湿,通小便所以利湿。上下中三焦之湿尽去,则热亦解散,
而遍身之痛止矣。此不治痛,而痛自止之法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禹功散

属性:黑牵牛四两 茴香一两(炒)
为末,每一钱姜汁调下。
此方峻猛,不可轻用。



<目录>卷三\利湿之剂

升阳除湿防风汤

属性:苍术(泔浸)四钱 防风二钱 茯苓 白术 芍药一钱
姜枣煎。
但升阳实脾,而浊阴自化,尤妙在不用升麻,最为的当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琼玉膏

属性:地黄四斤 茯苓十二两 人参六两 白蜜二斤
先将地黄熬汁,去渣,入蜜炼稠,再将参苓为末,和入磁罐封,水煮半日,白汤化服。
燥者,燥烈也,不能滋润也。喻嘉言作凉字解,予于《医醇剩义》中已详论之。如琼玉
膏之润燥亦善策也,人参、地黄气血并补,金水相生;又加茯苓以宁心而补土,则水升火降,
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炙甘草汤

属性:甘草(炙)四两 生姜 桂枝三两 人参 阿胶(蛤粉炒)二两 生地黄一斤 麦冬(去
心) 麻仁半斤(研) 大枣十二枚
水、酒各半煎。内阿胶烊化服。
或疑姜桂之辛温,恐不可以润燥,不知此方仲景原为伤寒脉结代,余邪未解者而设。故
温散与清润并行,使外邪清,则正气醒,而血脉复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麦门冬汤

属性: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粳米三合
半夏之性,用入温燥药中则燥,用入清润药中,则下气而化痰。胃气开通,逆火自降,与徒用清寒者,真有霄壤之
别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活血润燥生津汤

属性:当归 白芍 熟地一钱 天冬 麦冬 栝蒌各八分 桃仁(研) 红花五分
生津养血,本润燥之正法。但桃仁、红花虽云活血,恐其破血耳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清燥汤

属性:黄 一钱五分 苍术(炒)一钱 白术(炒) 陈皮 泽泻五分 人参 茯苓 升麻三
分当归(酒洗) 生地 麦冬 甘草(炙) 神曲(炒) 黄柏(酒炒) 猪苓二分 柴
胡黄连(炒)一分 五味子九粒
每服五钱
方名清燥汤,而所用之药,乃有二术、陈皮、黄柏、神曲等。以此清燥,非抱薪救火乎?
不知此症之要,全在肺金受湿热之邪一语。盖热为积湿所化,湿不去则热不清,徒用清滋,
留湿即以留热,故毅然用燥湿之品,使湿去而热亦清,此其所以为清燥乎?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滋燥养荣汤

属性:当归(酒洗)一钱 生地 熟地 芍药(炒) 黄芩(酒炒) 秦艽一钱 防风 甘草
五分
若大便风秘,便可用秦艽、防风;若大便如常,盒饭减去。风药善走与火铄肺金不宜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搜风顺气丸

属性:大黄(九蒸九晒)五两 火麻仁 郁李仁(去皮) 山药(酒蒸) 山茱肉 车前子 牛
膝(酒蒸)二两 菟丝子(酒洗) 独活 防风 槟榔 枳壳(麸炒)一两
蜜丸。
此不过因大肠秘结,以之润肠通气耳,乃本方自注∶“久服则可百病皆除。”安有大黄、
槟榔之峻下,而可以常服者乎?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润肠丸

属性:大黄 归尾 羌活五钱 桃仁(研) 火麻仁(去壳)一两
蜜丸。
此以通为润,非专于清润也。伏火燥结,得涤荡而始清,不待润而燥自除矣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通幽汤

属性:当归身 升麻 桃仁(研) 红花 甘草(炙)一钱 生地黄 熟地五分
虽云病在幽门,亦无专治幽门之药,不外调和气血,开通胃府,清升浊降,而上下自安。
惟不用香燥攻下,最为有识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韭汁牛乳饮

属性:韭菜汁 牛乳
等分,时时呷之。
韭汁祛瘀生新,又能开通胃气;牛乳补血润燥,兼通大肠。不用辛热,劫阴伤津,洵为
良法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黄汤

属性:黄 熟地 芍药 五味子 麦冬三两 天冬 人参 甘草三钱 茯苓一两
每服三钱。加乌梅、姜、枣煎。
气血并补,敛阴生津,极为有力。惟方既有五味,不必再加乌梅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消渴方

属性:黄连 天花粉 生地汁 藕汁 牛乳
将黄连、花粉为末调服。
治胃热消渴,无花粉宜重用,黄连当用胡连,盖川连但能泻心火,生津止渴不如胡连之
为佳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地黄饮子

属性:人参 黄 (蜜炙) 甘草(炙)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枇杷叶(蜜炙) 石斛 泽
泻枳壳(麸炒)
等分,每服三钱。
此方妙处在清金润肺,以益水之源;又有泽泻、枳壳以泄郁热。斯渴止而烦躁亦除矣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白茯苓丸

属性:茯苓 黄连 花粉 萆 熟地 人参 覆盆子 玄参一两 石斛 蛇床子七钱五分
鸡 三十具
蜜丸,磁石汤送下。
金水俱伤,方成下消。蛇床子燥烈如火,万不可用,即鸡 之消导、磁石之镇坠,皆
非此症所宜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桑白皮等汁十味煎

属性:桑白皮一斤 地骨皮三斤(合煎) 生地汁五升 麦冬汁二升 生葛根汁 竹沥三升 生
姜汁 白蜜一升 枣膏一升 牛酥三合
颇有清肺化痰、除热止咳之力。但久虚者恐其滑肠。或再加茯苓、怀药、苡仁等,培土
正以生金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治久嗽方

属性:白蜜二斤 生姜二斤(取汁)
先秤铜铫,知斤两讫,纳蜜、姜汁,微火熬,令姜汁尽,惟有蜜斤两在则止,每含如枣大一丸,日三服。
肺有伏寒,久咳不止者可用。若阴虚者不宜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猪膏酒

属性:猪脂 姜汁各二升(熬取三升,再入酒) 酒五合
分三服。
不过有此一法耳,若欲以此取效,吾恐其不能也。



<目录>卷三\润燥之剂

麻仁苏子粥

属性:火麻仁 紫苏子等分
洗净,合研,再用水研取汁煮粥啜。
气血亏虚,不可通利,惟此润导之法最宜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黄连解毒汤

属性: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各等分
此治实邪实火、表里俱盛之剂。故用黄芩泻肺火,黄连泻心火,黄 泻肾火,又用栀子,
令上焦之热邪委婉而下。三焦通治,药力颇峻。若表里俱热、胸痞、便秘、谵语者,盒饭去
去而热亦退。须细辨之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附子泻心汤

属性:大黄一两 黄连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(去皮)
伤寒痞满,在心胸而不在胃,故用三黄以泻痞而去热;然恶寒、汗出、阳气亦虚,故用
附子温肾固阳。寒热并用,各有精义,非仲景其孰能之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半夏泻心汤

属性: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黄芩 甘草(炙) 人参 干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
此为误下胸痞而设。阳邪郁于上焦,既不能下,又不能仍从毛窍而出,惟有苦寒泻热之
法,方能消痞解邪。而又恐阳邪既去,浊阴上干,故于清泻中参入辛温,以预截后患,此所
以为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白虎汤

属性: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
先煮石膏数十沸,再投药、米。米熟汤成,温服。
同一石膏也,合麻黄用之,则为青龙;合知母用之,则为白虎。一则欲其兴云致雨以解
外邪;一则欲其清肃肺胃,荡涤内热,义各有当也。然用此方者,必须审而又审,自汗而渴,
脉大有力,数者咸备,方可与之。若一误投,祸不旋踵。盖缘此症为湿热郁蒸,故有汗而烦
热不解。既有汗,故不可表,表则阳脱;亦不可下,下则耗阴。惟有大清肺卫之热为正法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竹叶石膏汤

属性: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人参三两 甘草(炙)二两 麦冬一斤 半夏半升 粳米半升
加姜煎。
治肺胃虚热,故加人参、麦冬,加竹叶者,恐虚阳内犯胞络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升阳散火汤

属性:柴胡八钱 防风二钱五分 葛根 升麻 羌活 独活 人参 白芍五钱 炙甘草三钱
生甘草三钱
每服五钱。加姜、枣煎。
郁结之火,逆而折之,则其势愈激而上升。此则全用风药解散,盖火得风力而升,亦因
风力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凉膈散

属性:连翘四两 大黄(酒浸) 芒硝 甘草二两 栀子(炒黑) 黄芩(酒炒) 薄荷一两
为末,每服三钱。加竹叶,生蜜煎。
解此方者,但云此上、中二焦泻火之药。既下焦无病,岂得轻用芒硝?观仲景三承气汤,
邪在上者,不用芒硝可知也。殊不知主治条下有“大小便秘”一语,则下焦安得不并治乎?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当归龙荟丸

属性:当归(酒洗) 龙胆草(酒洗) 栀子(炒黑) 黄连(炒) 黄柏(炒) 黄芩(炒)
一两大黄(酒浸) 青黛(水飞) 芦荟五钱 木香二钱 麝香五分
蜜丸,姜汤下。
苦寒之至,无以复加,此等峻剂,岂可轻试?予意去三黄二香,庶几可用耳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龙胆泻肝汤

属性:龙胆草(酒炒) 黄芩(炒) 栀子(酒炒) 泽泻 当归(酒炒) 车前子 木通 生
地(酒炒) 柴胡 生甘草
肝胆火盛,湿热郁蒸者,此方为宜。下部发病者尤妙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左金丸

属性:黄连六两(姜汁炒) 吴茱萸一两(盐水炒)
水丸。
此方之妙全在苦降辛开,不但治胁痛、肝胀、吞酸、疝气等症,即以之治时邪、霍乱、
转筋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泻青丸

属性:龙胆草 山栀(炒) 大黄(酒蒸) 川芎 当归(酒洗) 羌活 防风
等分,蜜丸。竹叶汤下。
肝性至刚,宜柔而不宜伐。此方但泻肝经之郁火则可,若以之治惊恐、筋痿等症,
吾未见其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泻黄散

属性:防风四两 藿香七钱 山栀(炒黑)一两 石膏五钱 甘草二钱
上末微炒,香酒调服。
有风药以散伏火,有清药以泻积热。而又用甘缓以和中,使不伤正气,此法颇佳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清胃散

属性:生地 丹皮 黄连 当归 升麻
凉血解热,升阳散火。胃气清,则诸病自除矣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甘露饮

属性: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石斛 茵陈 黄芩 枳壳 枇杷叶 甘草等分
每服五钱。
治胃虚发热,兼有血症者则可。若积湿化热,又无血症者,当去地黄,加花粉、茯苓等
为佳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泻白散

属性:桑白皮 地骨皮一钱 甘草五分 粳米百粒
易老加黄连。
肺金有火,则清肃之令不能下行,故洒淅寒热,而咳嗽喘急。泻肺火而补脾胃,则又顾
母法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导赤散

属性:生地 木通 甘草梢 淡竹叶
等分煎。
心经之火,每移于小肠,表里相传也。故治小肠之火,必兼清心,此为定法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莲子清心饮

属性:石莲肉 人参 黄 茯苓 柴胡三钱 黄芩(炒) 地骨皮 麦冬 车前子 甘草
(炙)二钱
空心服。
柴胡散肝胆之阳邪,木不助火,则心气亦安,又有参 足以制之。故虽发热烦渴而不相
妨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导赤各半汤

属性:黄连 黄芩 犀角 知母 山栀 滑石 甘草 茯神 麦冬 人参
加灯心、姜、枣煎。
越经症乃心经之热邪,上而通肺,本与小肠无关,其必兼泻小肠者,欲令上焦之邪俱从
小肠出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普济清毒饮

属性:黄芩(酒炒) 黄连(酒炒)五钱 陈皮(去白) 甘草(生用) 玄参二钱 连翘 板
蓝根 马勃 鼠粘子 薄荷一钱 僵蚕 升麻七分 柴胡 桔梗二钱
为末,汤调,时时服之。
天行疠气,最为酷烈。病在上焦者,天气中人,必于上也。此方清热解毒,祛疠疫之气
最为精当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清震汤

属性:升麻 苍术五钱 荷叶一枚
雷头风者,本风阳上扰之症,故宜升散而不宜清寒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紫雪

属性:黄金百两 寒水石 石膏 滑石 磁石(水煮)三斤 (捣,煎去渣,入后药) 升麻 玄
参甘草(炙)半斤 犀角 羚羊角 沉香 木香五两 丁香一两(并捣挫,入前药汁中煎,
去渣,入后药) 朴硝 硝石各一斤(提净入前药汁中,微火煎,不住手将柳木搅,候汁欲
凝,再入后药)辰砂三两(研细) 麝香一两二钱(研细入前药拌匀)
合成退火气。冷水调服,每一二钱。
清火解毒。清神辟秽,色色俱备,治温疫热毒瘴气极佳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人参清肌散

属性: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(炙) 当归 赤芍 柴胡 干葛 半夏曲
加姜、枣煎。
四君以补气,归芍以养血,营卫调则虚烦自退。加柴葛者,因潮热无汗,欲使阳明之邪
从肌表出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白术除湿汤

属性:人参 赤茯苓 甘草(炙) 柴胡五钱 白术一两 生地黄 地骨皮 知母 泽泻七钱
每服五钱。
湿胜必化热,重阴生阳也。此方名曰“除湿”,而清热之法悉寓乎其中,此真善于清热
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清骨散

属性:银柴胡一钱五分 胡黄连 秦艽 鳖甲(童便炙) 地骨皮 青蒿 知母二钱 甘草
(炙)五分
病至骨蒸劳热,全是有阳无阴矣。大剂养血尚恐不及,徒用清凉,岂能有济。且反伤胃
气,非善治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石膏散

属性:石膏
研细,每夕新汲水服方寸匕,取热退为度。
石膏非可常服之物,前哲虽有是方,吾不取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二母散

属性:知母(炒) 贝母(炒)
等分,为末服。古方二母各一两,加巴霜十粒,姜三片,临卧白汤嚼服。
但用二母,力亦浅薄,古方加巴霜十粒,尤为不伦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利膈汤

属性:薄荷 荆芥 防风 桔梗 甘草 人参 牛蒡子(炒)
等分为末,每服二钱,或加僵蚕。
痰火闭塞,故成咽痛,寒凉遏抑,益之病耳。此用轻清解散之法,全不用寒凉,最为妙
法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甘桔汤

属性:甘草二两,桔梗一两,或等分。
甘、桔二味,为咽喉必用之药。至于加味之法,则当随症而施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玄参升麻汤

属性:玄参 升麻 甘草各等分
玄参清上焦浮游之火,升麻升阳而解毒,甘草清热而解毒。药只三味,简而能到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消斑青黛饮

属性:青黛 黄连 犀角 石膏 知母 玄参 栀子 生地 柴胡 人参 甘草
加姜、枣煎。
消毒化斑,颇为有力。若实火炽盛,则地黄、人参尚宜酌减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玉屑无忧散

属性:玄参 黄连 荆芥 贯众 茯苓 甘草 山豆根 砂仁 滑石五钱 硼砂 寒水石三钱
为末,每一钱先挑入口,徐以清水咽下。
此治实火、实痰之重剂。若虚火聚于咽喉,闭结不通者,万不可用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香连丸

属性:黄连二十两(吴茱萸十两同炒,去茱萸用) 木香四两八钱
醋糊丸,米饮下。
里急后重者,气不通也,此亦苦降辛开之法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白头翁汤

属性:白头翁二两 秦皮 黄连 黄柏三两
香连丸治气分不通之后重,此则治热伤营血之后重,故但清降而不用气分药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肾热汤

属性:磁石( 红) 牡蛎(盐水煮) 白术(炒)五两 麦冬 芍药四两 甘草一两 生地
汁葱白 大枣十五枚
分三服。
清寒重镇,所以敛阴退火,加以健脾和胃,故为有制之师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辛夷散

属性:辛夷 白芷 升麻 本 防风 川芎 细辛 木通 甘草
等分为末,每服三钱,茶调下。
辛散太过,疏风散寒则宜之,非泻火门中之法。



<目录>卷四\泻火之剂

苍耳散

属性:白芷一两 薄荷 辛夷五两 苍耳子(炒)二钱五分
为末,食前葱茶汤调下二钱。
鼻渊一症有为火烁,有为风乘,有为寒侵,种种不同。此但可施于风乘者耳,亦非泻火
门中之法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二陈汤

属性:半夏(姜制)二钱 陈皮(去白)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
加姜煎。
痰之为病最烈,痰之为病亦最多。积湿与郁火二者为生痰之大源。其余或因风,或因寒,
或因气,或因食,变怪百出,随感而生,难可枚举。治痰大法,湿则宜燥,火则宜清,风则
宜散,寒则宜温,气则宜顺,食则宜消。二陈汤为治痰之主药,以其有化痰理气、运脾和胃
之功也。学人随症加减,因病而施,则用之不穷矣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润下丸

属性:广陈皮(去白)八两(盐水浸洗) 甘草二两(蜜炙)
蒸饼糊丸。
此治痰而兼停饮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桂苓甘术汤

属性: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术二两 甘草一两此治痰而兼有风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清气化痰丸

属性:半夏(姜制) 胆星一两五钱 橘红 枳实(麸炒) 杏仁(去皮尖) 栝蒌仁(去油)
黄芩(酒炒) 茯苓一两
姜汁糊丸,淡姜汤下。
此治痰而兼有火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顺气消食化痰丸

属性:半夏(姜制) 胆星一斤 青皮 陈皮(去白) 莱菔子(生用) 苏子(炒) 山楂
(炒) 麦芽(炒) 神曲(炒) 杏仁(去皮尖,研) 葛根 香附(制)各一两
姜汁糊蒸饼为丸。
此治痰而兼有食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清肺饮

属性:杏仁(去皮尖) 贝母 茯苓一钱 桔梗 五味子 甘草 橘红五分
加姜煎。
此治痰而兼有湿火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金沸草散

属性:旋复花 前胡 细辛一钱 荆芥一钱五分 半夏五分 赤茯苓六分 甘草(炙)三分
加姜、枣煎。
此治痰而兼疏风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百花膏

属性:百合 款冬花
等分蜜丸。
此治痰而兼清热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三仙丹

属性:南星曲 半夏曲四两 香附二两
糊丸。
此治痰而兼理气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半夏天麻白术汤

属性:半夏(姜制) 麦芽一钱五分 神曲(炒) 白术(炒)一钱 苍术(泔浸) 人参 黄
(蜜制) 陈皮 茯苓 泽泻 天麻五分 干姜三分 黄柏二分(酒洗)
每服五钱。
此治痰而兼熄风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茯苓丸

属性:半夏曲一两 茯苓一两(乳拌) 枳壳五钱(麸炒) 风化硝二钱五分
姜汁糊丸。
此治痼结之顽痰,非大实者不可轻投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控涎丹

属性:甘遂(去心) 大戟(去皮) 白芥子
等分为末糊丸,临卧姜汤服。
此治痰而兼逐水者,亦不可轻用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三子养亲汤

属性:紫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
各微炒研煎服。
此治痰而兼降气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涤痰汤

属性:半夏(姜制) 胆星二钱五分 橘红 枳实 茯苓二钱 人参 菖蒲一钱 竹茹七分 甘
草五分
加姜煎。
此治痰而兼去风清心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礞石滚痰丸

属性:青礞石一两 沉香五钱 大黄(酒蒸) 黄芩八两
上将礞石打碎,用朴硝一两同入瓦罐,盐泥固济,晒干,火 ,研末,和诸药水丸。
此治实痰实火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牛黄丸

属性:胆星 全蝎(去足焙) 蝉蜕二钱五分 牛黄 白附子 僵蚕(洗焙) 防风 天麻一
钱五分 麝香五分
煮枣肉和水银五分细研,入药末为丸,荆芥姜汤下。
此治痰而兼熄风清心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辰砂散

属性:辰砂一两 乳香 枣仁五钱
温酒调下。
此治痰而兼定惊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白金丸

属性:白矾三两 郁金七两 薄荷
糊丸。
此治痰而兼解郁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青州白丸子

属性:白附子(生用) 南星(生用)二两 半夏(水浸生衣,生用)一两 川乌(去皮脐生
用)五钱
为末,绢袋盛之,水摆出粉。未尽,再摇再摆,以尽为度。贮磁盆,日晒夜露,春五日、
夏三日、秋七日、冬十日。晒干,糯米糊丸如绿豆大,每服二十丸,姜汤下。
此治痰而兼祛风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星香散

属性:胆星八钱 木香二钱
为末服。
此治痰而兼行气者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常山饮

属性:常山(烧酒炒)二钱 草果(煨) 槟榔 知母 贝母一钱 乌梅二个 姜三片 枣一

半酒半水煎,露一宿,日未出时,面东空心温服。
此治痰而兼分阴阳者。疟不可截,用此方者,每贻后患,大率邪伏于内,脾气受伤,致
成胀满者多矣。



<目录>卷四\除痰之剂

截疟七宝饮

属性:常山(酒炒) 草果(煨) 槟榔 青皮 浓朴 陈皮 甘草
等分,用酒水各一钟煎熟,丝棉盖之,露一宿,于当发之早,面东温服。
较前方之用知母、乌梅者稍可,然亦非正法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消导之剂

平胃散

属性:苍术(泔浸)二钱 浓朴(姜炒) 陈皮(去白) 甘草(炙)一钱
加姜枣煎。
人非脾胃无以养生。饮食不节,病即随之。多食辛辣则火生,多食生冷则寒生,多食浓
浓则痰湿俱生。于是为积聚,为胀满,为泻痢,种种俱见。平胃散乃治脾胃之圣剂,利湿化
痞,消胀和中,兼治时疫瘴气,燥而不烈,故为消导之首方



<目录>卷四\消导之剂

枳术丸

属性:白术三两(土蒸) 枳实一两(麸炒)
为末,荷叶包陈米饭煨干为丸。
一补脾,一去实,简当有法,勿以其平易而忽之。



<目录>卷四\消导之剂

保和丸

属性:山楂三两 神曲(炒) 茯苓 半夏一两 陈皮 莱菔子(微炒) 连翘五钱
曲糊丸,麦芽汤下。
此亦和中消导之平剂,惟连翘一味可以减去。



<目录>卷四\消导之剂

健脾丸

属性:人参 白术(土炒)二两 陈皮 麦芽(炒)一两 枳实三两 山楂一两五钱
神曲糊丸,米饮下。
此乃补中用消之法,正其善于用补也。否则滞浊之气不清,纵有补剂必且格而不入矣。



<目录>卷四\消导之剂

枳实消痞丸

属性:枳实(麸炒) 黄连(姜汁炒)五钱 浓朴(姜炒)四钱 半夏曲 麦芽(炒) 人参 白
术(土炒)甘草(炙) 茯苓三钱 干姜二钱
蒸饼糊丸。
此方佳处全在姜连,苦辛便能平木,否则全不关照肝经。主治条下∶“右关脉弦”一语,




<目录>卷四\消导之剂

痞气丸

属性:黄连八钱 浓朴五钱 吴茱萸三钱 白术(土炒) 黄芩二钱 茵陈(酒炒) 干姜(炮)
砂仁一钱五分 人参 茯苓一钱 泽泻一钱 川乌(炮) 川椒(炒)五钱 桂 巴豆霜四

蜜丸,灯草汤下。
攻补兼行,而又苦辛开降,颇有意义。惟川乌、巴霜则断不可用。



<目录>卷四\消导之剂

葛花解酲汤

属性:葛花 豆蔻 砂仁一钱 木香一分 青皮 陈皮 人参
白术(炒) 茯苓四分 神曲(炒) 干姜 猪苓 泽泻三分
补脾利湿,又兼快胃,故能治吐泻痞满等症。用葛花者,所以解酒毒。



<目录>卷四\消导之剂

鳖甲饮

属性:鳖甲(醋炙) 白术(土炒) 黄 芎 白芍(酒炒) 槟榔 草果(面煨) 浓
朴陈皮 甘草
等分,姜三片、枣一枚、乌梅少许煎。
此亦攻补并行之剂。但欲去疟母,故以鳖甲为君耳。



<目录>卷四\收涩之剂

赤石脂禹余粮汤

属性:赤石脂 禹余粮
等分 杵碎煎。
利在下焦者,小肠之水不从膀胱化出也。故仲景有“服此汤,复利不止,当利其小便”
之训。



<目录>卷四\收涩之剂

桃花汤

属性:赤石脂一斤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
病在下焦,肾藏虚寒。下利脓血,不由传经,亦非协热。故用收涩而兼甘温,乃仲景之
变例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收涩之剂

诃子饮

属性:御米(去蒂,蜜炒)五分 诃子(去核)七分 干姜(炮)六分 橘红五分
上末,空心服。
粟壳、诃子,性皆寒涩,故用干姜、橘皮以通阳。此从桃花汤化出。



<目录>卷四\收涩之剂

真人养脏汤

属性:罂粟壳(去蒂,炙)三两六钱 诃子(面裹,煨)一两三钱 木香二两四钱 肉豆蔻(面
裹,煨)五两 肉桂八钱 人参 白术(炒) 当归六钱 白芍(炒) 一两六钱 生甘草
一两八钱
每服四钱。
此亦涩中寓温之法,加入补气补血之药,于久病正虚者尤宜。



<目录>卷四\收涩之剂

当归六黄汤

属性:当归 生地 熟地 黄芩 黄柏 黄连
等分,黄 加倍。
此气血平补,而兼泻火之剂。并无涩药,不宜收入涩门。



<目录>卷四\收涩之剂

牡蛎散

属性:牡蛎( 研) 黄 麻黄根一钱 浮小麦百粒
煎服。
固表清烦,即以止汗,此法是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收涩之剂

柏子仁丸

属性:柏子仁(炒研,去油)二两 人参 白术 半夏 五味子 牡蛎 麻黄根一两 麦麸五

枣肉丸,米饮下五十丸,日三服。
养心阴而实肌表,故能补虚止汗。



<目录>卷四\收涩之剂

茯菟丹

属性:菟丝子十两 五味子八两 石莲肉 白茯苓三两 山药六两
将菟丝子用酒浸,浸过余酒煮山药糊为丸。
亦补肾涩精之平剂,肾气虚寒者可用。若有火者,则菟丝尚宜酌易。



<目录>卷四\收涩之剂

治浊固本丸

属性:莲须 黄连二两 黄柏 益智仁 砂仁 半夏(姜制) 茯苓一两 猪苓二两 甘草
(炙)三两
寓涩于利,用意甚佳。湿热不去则浊无止时,徒用涩药反致败精塞窍矣。



<目录>卷四\收涩之剂

水陆二仙丹

属性:金樱膏(熬膏)一斤 芡实一斤(蒸熟为粉)
和丸。
亦能涩精固气,但力量甚薄 尚须加味。



<目录>卷四\收涩之剂

金锁固精丸

属性:沙苑蒺藜(炒) 芡实(蒸) 莲须二两 龙骨(酥炙) 牡蛎(盐水煮一日一夜,
粉)一两
莲子粉为糊丸。
潜阳纳气,火不动则精宫自固矣。



<目录>卷四\收涩之剂

人参樗皮散

属性:人参 樗根白皮(东引者,去粗皮,醋炒)
等分为末,米饮或酒调下。
日久血虚湿退者方可。若湿热尚重,则留邪为害。



<目录>卷四\收涩之剂

桑螵蛸散

属性:人参 茯苓 远志 石菖蒲(盐炒) 桑螵蛸(盐炒) 龙骨( ) 龟板(酥炙) 当

等分为末。临卧服二钱,人参汤下。
交通心肾,去虚热而固精,此方最佳。



<目录>卷四\杀虫之剂

乌梅丸

属性:乌梅三百个 细辛 桂枝 人参 附子(炮) 黄柏六两 黄连一斤 干姜十两 川椒
当归四两
苦酒浸乌梅一宿,去核蒸熟,和药蜜丸。
虫无湿不生,观腐草为萤可知也。杀虫之中兼燥湿利湿之法,非深达本源者能之乎?



<目录>卷四\杀虫之剂

集效丸

属性:大黄(炒)一两五钱 鹤虱(炒) 槟榔 诃子皮 木香 芜荑(炒) 干姜(炒) 附
子七钱五分
蜜丸,食前乌梅汤下。妇人醋汤下。



<目录>卷四\杀虫之剂

雄槟丸

属性:雄黄 槟榔 白矾
等分饭丸,每五分食远服
药性稍烈,虚人忌之。



<目录>卷四\杀虫之剂

化虫丸

属性:鹤虱 胡粉 苦楝根(东引,未出土者) 槟榔一两 芜荑 使君子五钱 枯矾二钱五

为末酒煮面糊作丸,量人大小服之。
亦是杀虫之法,但不如前二方之为佳。



<目录>卷四\杀虫之剂

使君子丸

属性:使君子(去壳)二两 南星(姜制) 槟榔一两
上药合炒。如食生米,用麦芽一斤炒;食茶叶,用茶叶炒;食炭土,用炭土炒。取药为
末,蜜丸。每晨沙糖水送下。
于杀虫之中,从其类而饵之,治法殊妙。



<目录>卷四\杀虫之剂

獭肝丸

属性:獭肝一具,阴干为末。水服二钱,日三次。
以幽通幽,而又能随月盈缩,故独为灵异。



<目录>卷四\杀虫之剂

消渴杀虫方

属性:苦楝根,取新白皮一握,切、焙,入麝香少许煎,空心服。
虫病消渴,症不常有,麝香尤属非宜。



<目录>卷四\明目之剂

滋阴地黄丸

属性:熟地一两 生地一方一两五钱,一方七钱五分 柴胡八钱 黄芩(酒炒) 当归(酒洗)
五钱 天冬 地骨皮 五味子三钱 人参二钱 黄连(酒炒)三钱 甘草(炙) 枳壳(麸
炒)二钱
蜜丸。
养阴补血,兼清风火。用五味子所以收耗散之气而使瞳神复旧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明目之剂

加减驻景丸

属性:枸杞子 五味子 车前子(炒)二两 楮实子 川椒(炒)一两 熟地 当归五两 菟
丝子八两(酒浸)
蜜丸酒下。
方法甚佳,惟川椒一味辛辣耗气,必须减去。



<目录>卷四\明目之剂

定志丸

属性:远志 菖蒲二两 人参 茯苓一两
蜜丸,朱砂为衣。张子和方无菖蒲,加茯神、柏子仁、枣仁亦名定志丸。酒糊丸。
定志丸,以张子和之所加者为佳。



<目录>卷四\明目之剂

地芝丸

属性:生地(焙) 天冬四两 枳壳(炒) 甘菊花(去蒂)二两 蜜丸,茶清或酒下。
枳壳一味,并非欲其宽肠去滞,欲其合甘菊使药力上行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明目之剂

人参益胃汤

属性:黄 人参一两 甘草(炙)八钱 白芍(炒) 黄柏(酒炒)三钱 蔓荆子二钱
每四钱,日二服。
此方极善,但于内障一层尚少着意,加谷精、石决斯为得耳。



<目录>卷四\明目之剂

消风养血汤

属性:荆芥 蔓荆子 菊花 白芷 麻黄 防风 桃仁(去皮尖) 红花(酒炒) 川芎五分 当
归(酒洗) 白芍(酒炒) 草决明 石决明 甘草一钱
目赤肿痛,自宜疏风清火。川芎一味辛散太过,宜减去,加蝉衣、桑叶、丹皮。



<目录>卷四\明目之剂

洗肝散

属性:薄荷 羌活 防风 当归 川芎 栀子 大黄 甘草(炙)
等分,为末,每服二钱。
有大黄之寒下,则川芎在所不忌。



<目录>卷四\明目之剂

补肝散

属性:夏枯草五钱 香附一钱
每服五钱,腊茶下。
肝无补法,养血便是补肝。此方但行气而不养血,负此名矣。



<目录>卷四\明目之剂

拨云退翳丸

属性:当归一两五钱 川芎 地骨皮 白蒺藜 荆芥 密蒙花 甘菊花 羌活 木贼一两 川
椒一钱五分 天花粉 蔓荆子 薄荷 甘草(炙)五钱 枳实五钱 黄连 蛇蜕 蝉蜕三钱
蜜丸。
去川椒、蛇蜕,加蕤仁、石决为宜。



<目录>卷四\明目之剂

石膏羌活散

属性:羌活 荆芥 白芷 本 细辛 川芎 苍术 甘菊 密蒙花 菜子 麻子 木贼 黄
芩石膏 甘草
等分为末,每服一、二钱。
但有辛散,并无滋养,非法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明目之剂

防风饮子

属性:黄连(炒) 甘草(炙) 人参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葛根 防风五分 细辛 蔓荆子
三分
食后服。
此较前方为胜,以其有人参一味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明目之剂

羊肝丸

属性:夜明砂(淘净) 蝉蜕 木贼(去节) 当归一两(酒洗) 羊肝四两
捣烂为丸。
以目入目,且能散瘀去障,故为有法。



<目录>卷四\明目之剂

兔矢汤

属性:兔矢二钱,茶清调服。
兔矢一味甚有意,但需加养血药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表实六合汤

属性:四物汤四两(每味一两) 麻黄 细辛五钱
胎前有病,若至危急,方顾母而罔顾子,否则虽有外邪,必不可损伤胎气。如此症,表
实无汗,虽从太阳发表例,而必用四物,乃正法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胶艾汤

属性:阿胶芎 甘草二两 艾叶 当归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六两
水五升,酒三升,煮取三升,内阿胶烊化。
有四物以补血,而又加胶艾以和阴阳,故为止崩漏、腹痛之良法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钩藤汤

属性:钩藤勾 当归 茯神 人参一钱 桔梗一钱五分 桑寄生五分
息风清火兼通筋节,妙在安养心神,所以能保胎气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羚羊角散

属性:羚羊角(屑)一钱 独活 防风 芎 当归 枣仁 (炒) 茯神 杏仁 苡仁五分 木
香甘草二分半
加姜煎。
熄风清火,至为有法。若去苡仁,加贝母亦可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紫苏饮

属性:苏叶一钱 当归七分 芎 芍药 人参 陈皮 大腹皮五分 甘草二分
加姜煎。腹痛加木香、延胡索。
胎气上逆,自当宽中下气。加木香者犹可,加元胡索则不可,以其破血碍胎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天仙藤散

属性:天仙藤(即生木香藤,微炒) 香附(炒) 乌药 陈皮 甘草(炙)
等分,加紫苏三叶,木瓜、生姜各三片,空心煎服。
疏通血气,兼以去风,不加利湿药者,恐伤胎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白术散

属性:白术一钱 姜皮 陈皮 茯苓皮 大腹皮五分
为末,米饮下。
健脾和胃,使水气从皮肤而出,故消肿而不碍里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竹叶汤

属性:麦冬一钱五分 茯苓 黄芩一钱 人参五分 淡竹叶十片
清心解烦,养正补虚,节节入解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紫菀汤

属性:紫菀 天冬一钱 桔梗五分 甘草(炙) 桑白皮 杏仁三分 竹茹二分
入蜜温服。
清润肺气,亦为平妥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参术饮

属性:当归 熟地 芎 芍药 人参 白术 甘草(炙) 陈皮 半夏
加姜煎,空心服。
调养营卫,化痰理气,清升浊降,则胎与胞自安矣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黑神散

属性:熟地 归尾 赤芍 蒲黄(炒) 桂心 干姜(炒) 甘草四两 黑豆(炒,去皮)半

每服二钱,酒、童便各半煎。
此方当去熟地,加桃仁方为得力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失笑散

属性:蒲黄 五灵脂
等分为末。
产后以去瘀为最要,此方得之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清魂散

属性:泽兰叶 人参三分 川芎五分 荆芥一钱 甘草(炙)三分
为末,温酒调下。
荆芥乃治血晕之圣药,调气血而去外风,则神自清矣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返魂丹

属性:五月五日、六月六日或小暑日,益母草花正开时,连根采收。阴干,用花叶及子,石臼
捣末,蜜丸。或捣汁,于砂锅属性武火熬成膏服。忌铁。
祛瘀生新则有之,毕竟祛瘀之力倍于生新。产后用以祛恶露则可,若谓其有种种功效,
未免誉之太过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当归羊肉汤

属性:黄 一两 人参 当归三钱 生姜五钱
用羊肉一斤,煮汁去肉,入前药煎服。
肉血有情,补形补气,故元气敛而汗自收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当归散

属性:当归 芎 芍药 黄芩一斤 白术半斤
为末,酒调服。
养营血,清血热,健脾胃而安胎。怀孕者最宜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启宫九

属性:芎 白术 半夏曲 香附一两 茯苓 神曲五钱 橘红 甘草一钱
粥丸。
痰塞于宫,不能孕育,故以化痰行气之法,以通其塞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达生散

属性:当归(酒洗) 芍药(酒炒) 人参 白术(土炒) 陈皮 紫苏一钱 甘草(炙)二
钱大腹皮三钱
入青葱五叶,黄杨脑子七个煎。
于峻补气血中,疏通流利,使气血不壅滞,自无留难之患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猪蹄汤

属性:猪蹄一只,通草(即木通)一两,煮食
润而兼通,较用王不留行及甲片者为妥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人参荆芥散

属性:人参 白术 熟地 酸枣仁 鳖甲(童便炙) 羚羊角 枳壳 柴胡 荆芥五分 防风
甘草芎 当归 桂心三分
加姜煎。
于滋补之中用升散之法,故风去而血不伤,良剂也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柏子仁丸

属性:柏子仁(去油) 牛膝(酒浸) 卷柏各五钱 泽兰续断二两 熟地一两
蜜丸,米饮下。
去卷柏,加当归、丹参、茺蔚子等为佳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芎归六君子汤

属性:当归 芎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橘红 半夏
加姜煎。
行血补气而兼消痰,则经水自无阻滞矣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连附四物汤

属性:四物汤 加香附、黄连。黄连以清血热,香附以通厥阴,不凉不燥 最为合法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固经丸

属性:龟板(炙)四两 芍药(酒炒) 黄柏(酒炒)三两 黄芩(炒)二两 香附(童便酒
炒) 樗皮(炒)一两五钱
酒丸。
龟板、黄柏、黄芩,多服令人绝产,此等方断不可用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升阳举经汤

属性:补中益气汤加白芍、黑栀子、姜三片、枣三枚煎。
升阳退热,调和气血,故亦能止崩漏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如圣散

属性:棕榈(烧) 乌梅一两 黑姜一两五钱
为末,每服二钱,乌梅汤下。
气不摄血,当以补气为先,截止太过,独不虑积瘀为患乎?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牡丹皮散

属性:丹皮 桂心 归尾 延胡索三分 牛膝 赤芍 莪术六分 三棱四分
水酒各半煎。
祛瘀破结,本治瘕之正法,惟体弱者宜酌减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正气天香散

属性:香附八钱 乌药二钱 陈皮 苏叶一钱 干姜五分
每五、六钱煎。
解郁散气,血自流行,再加当归一味亦可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抑气散

属性:香附四两 陈皮二两 茯神 甘草(炙)一两
为末,每服二钱。
轻浅小方,服之亦无害,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固下丸

属性:樗皮一两五钱 白芍五钱 良姜( 黑) 黄柏( 黑)三钱
粥丸,米饮下。
但可施于湿热下注者耳,若营卫亏损者不可服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当归煎丸。

属性:当归 熟地 白芍(炒) 赤芍(炒)一两 阿胶 续断 牡蛎( )一两 地榆(炒
黑)三钱
醋糊丸,米饮下。
此治虚人之带下,尚当加气分药一、二味。



<目录>卷四\经产之剂

白芷散

属性:白芷一两 海螵蛸二个( ) 胎发一钱( )
为末,酒调下二钱。
胎发一味,极有意义,用先天之血余,以治赤带也。

 

回主頁

belongs to SAFACURA